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学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点内容,唐代的科举制度在科举学研究中难度最大,不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唐代科举史料的匮乏,对唐代科举的研究首先要基于唐代科举及第者的研究,这样才能观唐代科举之全貌。为此文章依据徐松《登科记考》、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及新近发表的唐人登科史料,就其中的及第者按其籍贯、及第科目、及第时间做全面的统计、分析,分三章内容从及第者的籍贯、及第时间、所考科目入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承载和培养人才的能力。第一章以唐代科举及第者史料来源与处理原始材料的研究方法为主线,阐述论文中科举及第者籍贯的去伪存真、及第时间的划分范畴、及第科目等问题,依此从及第者籍贯处理问题、及第者因官徙家问题、及第时间及时期的划分问题、及第者重复登科问题等方面着手探讨处理方法。第二章从唐代行政区划演进的过程,以“关中地域”、“山东地域”、“江南地域”此三大地域为大致区域范围,研究总体及第者的地域分布情况,并详细阐述及第总数在区域、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并依此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政治影响力、区域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区域世家大族对科举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区域及第者总数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三章从及第者及第科目入手,阐述唐代进士科、明经科、制科、诸科、武举科及第者在区域和及第时间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分布差异的原因。从而揭示唐代各区域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水平。同时为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