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台叶为夹竹桃科植物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Linn.)R.Brown的干燥叶,是我国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傣族的习用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台湾等地。本品性凉,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在我国,民间常用灯台叶治疗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咯痰、慢性支气管炎及百日咳。因其疗效确切,该药材在1974年被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1977年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又收载于《云南省中药材标准》(第七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灯台叶进行一系列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研究。其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维生素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以单萜吲哚生物碱为主。单萜吲哚生物碱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不同骨架类型,因而单萜吲哚生物碱也显示多样而优异的生物活性,比如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长春碱(vinblastine),具有脑保护作用的长春胺(vincamine),具有降压作用的利血平(reserpine),促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育亨宾(yohimbine)及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依波加因(ibogaine)等。这一系列的药物的开发成功,说明单萜吲哚生物碱是天然药物研究中成药系数较高的一类。因此,灯台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灯台叶中生物碱有着明显的药理活性,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神经药理学、放射增敏、镇咳平喘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活性,显示出潜在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关灯台叶中成药有灯台叶片、灯台叶颗粒等。然而,长期以来,对灯台叶药材质量的评价却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灯台叶项仅对其形状、鉴别(无TLC鉴别)、性味、功能与主治、功能与用量及贮藏做出规定,尚缺乏对它系统的定性、定量指标控制灯台叶的质量标准。因此,本课题以28批灯台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灯台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总生物碱及成分含量等,建立系统、准确、可靠的灯台叶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