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在系统阐述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的现状、空间结构演变趋势进行探讨。论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36个县市(青岛市区、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东营市区、垦利、利津、广饶、烟台、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潍坊市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临朐、昌乐、威海市区、文登、荣成、乳山、日照市区、五莲、莒县、无棣、沾化)为基本研究单元,立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点、轴线、网络、域面四个维度分析2010年和199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规模结构特征、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城市交通结构特征,并分析1990-2010这20年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分布相对均衡,经济区内城市发展梯度差异较明显,依然处于集聚发展阶段,“点-轴”结构突出。基于城市能级指数和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形成“两区、三心、四轴、多点”的空间格局,同时要创新空间管理组织。
其他文献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概括,人们利用这种观念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不断丰富生活,提高生产实践能力。自城市产生之日起,城乡之间就出现了差别,随着经济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部已经开始进行新课程开发的探索。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发展不被教育课程所禁锢以及让教育发展得丰富多彩,所以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主要从校本、地方以及国家这三个互相作用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校本课程是指因为学校环境自己生成的,不仅可以和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拥有选择性、多样性的课程教学,还可以体现出学生需求、学校宗旨以及资源优势等方面。  一、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办法  为了能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衍生企业产生(起步)较晚,但在发展的长河中不断的摸索,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本文以我国“211”、“985”大学参股、控股的所有599所大学衍生企业为研
办公室里的一位中国女孩,找了个日本男朋友,女孩经常跟我说起他们在一起时的小趣事儿。有一天,我们一起午餐的时候,女孩闷闷不乐地对我说:她的日本男友性格温和,对她也非常好,但有一件事,她却一直想不明白:她与日本男友交往以来,两个人一起外出约会吃饭时,都是各付各的钱。  “是不是日本人都是这样的习惯呢?即使恋人之间也一样AA制? ”女孩大惑不解地问我。  “这个……”因为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相似的事,所以一
期刊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在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大量增加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畜禽规模化养殖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