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重写文学史”,反思“现代性”,重整“国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概念的重新解读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一大热点,人性亦在其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评论热潮的推动下,长期被压抑的人性话语得到了释放。用人性话语解读作家、作品、思潮等现当代文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其中就包括对鲁迅梁实秋这场论争的解读。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关于人性话语阐释的考察,我们依稀感觉到在繁荣的话语解读境况中仍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人性话语被释放的同时,由于不正确的阐释,人性话语不但没有走出压抑和扭曲,反而落入了另外的窠臼。对鲁迅梁实秋人性话语论争的解读就是很好的例证。本文尝试通过对鲁迅梁实秋论争中的人性话语的重读,阐释人性话语差异的根源,理清人性话语解读中的偏颇,揭露隐藏在人性话语背后的方法论问题,为人性话语的解读探索可能。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通过对当下,人性话语使用以及鲁迅梁实秋关于人性问题研究的现状,探寻人性话语阐释、鲁迅梁实秋关于人性话语论争的研究在当下文学评论界的繁荣与纠缠。上篇:通过对鲁迅梁实秋关于人性话语阐释脉络的重新梳理,初探鲁迅梁实秋关于人性话语阐释的差异,为人性话语差异的解读做好铺垫。下篇:通过对鲁迅梁实秋气质、认知、体验等方面的考察,总结鲁迅梁实秋人性话语差异的根源,并指出有些研究者就人性话语本身的差异进行分析的误区。结语:总结气质、认知、体验等差异在人性概念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为其他话语分析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