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发展问题始终是人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知道,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水平无疑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收入问题和人口发展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关于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之的研究相当有限。从理论上弄清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可以为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和人口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以据此提出合理建议。收入水平和人口发展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产生什么具体的影响?我国收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人口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从理论上和制度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此给出相应的答案。本文运用归纳与演绎、规范分析、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收入水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1、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了收入、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对传统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划分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区分了人和人口、人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口可持续发展、人口现代化、人口均衡发展的内涵,明确了本文选择人口发展这一概念的依据。对社会公正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2、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价值与不足,指出了本文选题的理由。3、对本文涉及到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评析,包括收入分配理论与制度、人口发展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公正相关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本文关于制度建议的理论依据。其中,关于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是本文其他章节论述的人口发展内容的基础。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正的理论方面,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倒U型假说”与其说是经济规律,不如说是社会规律或者政策规律,期图靠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来实现所谓的转折点的观点实际上是阻碍收入分配改革,为既得利益者说话的观点;公正不等于自由,把公正等同于自由实质上是对既有不公正分配状况的维护;“强者逻辑”和“累积效应”使得再分配具有伦理上的合法性;用恩格尔系数来评判贫富水平已经失真,用“必要消费系数”标准来评判更为科学;多占资源特别是生活必须资源多交税具有伦理上的合理性。4、从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收入水平与人口发展之间的逻辑内涵;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变革、收入水平和人口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对201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其中蕴含的收入水平和人口发展的关系。5、详细的分析了收入水平对人口自身发展的影响。指出生育现实中存在的“哑铃现象”,本质上虽然符合微观人口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但是却证明了收入水平和人口出生率之间并非完全的反比关系。指出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和家庭的收入水平相关,也和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分配相关,对于低收入人口群体而言,再分配中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的分配甚至比家庭自身的投入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收入水平和人口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关系,所以收入水平整体上影响人口预期寿命。在人口性别选择上,论文指出,所谓的男孩偏好是部分国家的现象,如果忽略了生育控制因素,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对男孩偏好现象的解释将部分失灵。6、论述了收入水平对人口与外部关系协调发展的影响。指出:在经济正常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和人口就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之间并非一直呈正相关关系,企图以城市化本身来提升经济发展的做法容易在实践中产生新问题;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差距导致了不同的人口发展状态;经济发展程度和离婚率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我国各地的离婚率总体上与经济发展似乎成正比这一现象并不表示经济越发达离婚率越高,很大可能是经济发展了使得原来因为经济因素掩盖的其他矛盾突出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数犯罪的动因都与经济因素相关,要解决犯罪率高的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整体发展,更重要的在于制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水平决定了保护环境的力度,不解决基本的收入问题,不理顺基本的收入分配关系,发展的代价可能会相当严重。7、分析了收入水平对不同人口群体发展的影响。指出:收入分配的变化将会导致不同人口群体的数量、质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收入分配对不同收入人口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低收入人口群体的影响最大。8、分析了我国收入现状中的问题对人口发展的负面影响,指出收入分配问题的表现主要是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制度不公平。指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口群体相对固化,各项人口发展指标不理想,人口与外部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息息相关。9、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根据相关理论所确立的价值取向,对我国的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最后指出了我们应该从本文研究中得到的启示。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厘清了相关概念的真实含义,对个别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人口发展指标选择与权重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2、提出了我国生育现实中的“哑铃现象”,并对之进行了解释,指出收入水平和人口出生率之间并非完全的反比关系。对微观人口经济学在生育行为中的运用,本文指出了其理论边界。3、论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之间并非一直呈正相关关系,企图以城市化本身来提升经济发展的做法容易在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指出了我国各地的离婚率总体上与经济发展似乎成正比这一现象并不表示经济越发达离婚率越高,很大可能是经济发展使得原来因为经济因素掩盖的其他矛盾突出而造成的结果。这和相关学者的分析并不一致。4、从理论上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结果和性质是两回事情;提出了市场经济中的“强者逻辑”和“累积效应”理论的观点,对公正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提出了“必要消费系数”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必须多占资源多交税的观点;指出了从理论上解决“按贡献分配”的确定标准的重要性。这些在理论上的不同观点,为我国人口发展和收入分配相关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