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点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游玩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数据,近年来发生在城市公园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有明显上升,传统的仅依靠治安管理和法律惩治的方式维护公园空间安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抑制犯罪的效果,而且长久以来,国内对于公园景观的研究忽视了从设计阶段预防犯罪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引进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国内目前关于通过环境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重点空间,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游玩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数据,近年来发生在城市公园的暴力犯罪案件数量有明显上升,传统的仅依靠治安管理和法律惩治的方式维护公园空间安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抑制犯罪的效果,而且长久以来,国内对于公园景观的研究忽视了从设计阶段预防犯罪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引进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国内目前关于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某个场地、较少涉及同类空间的对比分析。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安全的评价分析也多从“游人安全感”出发建立空间安全评价体系,缺少直接从抑制犯罪角度出发的空间安全评价。本文根据犯罪情景预防理论、CPTED理论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全国公园猥亵、强奸类案件发生的时空特点,归纳出综合性公园三种典型犯罪情境类型,从提高犯罪实施风险、增加空间活力的角度建立了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性公园空间安全评价体系,探究综合性公园空间环境与犯罪预防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改造策略,期望能为今后的综合性公园设计提供参考。主要成果如下:(1)综合性公园犯罪情境评价指标和环境影响因子归纳。在了解公园猥亵、强奸犯罪发生的时空偏向性后,根据犯罪情境预防相关理论归纳出综合性公园“交通不便区域”、“偏离人群视线区域”、“人群非主要活动场所”三个典型犯罪情境,并确定了三种犯罪情境的九个判断指标。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的梳理与综合性公园的调研,基于CPTED理论六方面总结归纳出十七个影响综合性公园空间安全性的环境要素,建立了综合性公园空间安全评价体系。(2)以成都市温江公园、百花潭公园、新金牛公园和东湖公园四个典型综合性公园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研究对象,参照犯罪情景的评判指标,定性分析、确定满足评判指标的空间为公园中的潜在危险空间。通过定量分析确定犯罪情境空间中影响安全性的主要环境要素。(3)就综合性公园在抵御犯罪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增加犯罪实施风险为目的,对综合性公园从空间策略和专项策略两个方面提出安全性设计建议。空间策略具体可以通过空间的位置选择、空间围合、剖面营造、相关服务设施等方面实现空间安全性的提升。其他专项策略从标识系统和照明设计等方面加强安全性。
其他文献
国有林区是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区域。国有林区是中国面积最大、发展最早的林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最大。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建设的成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推进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亟需深化,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然而经过多年发展,国有林区矛盾与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四川凉北国有林区为例,探索新时期
党的十八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发图强、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收官。2020年后,脱贫攻坚战全面结束,绝对贫困已经全面消除,贫困治理体系日渐完善。相对贫困治理将成为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西南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相对较差,深入研究西南地区贫困现状、减贫措施、相对贫困治理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订餐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高效便捷、选择覆盖面更广的用餐方式愈发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相对于传统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不同,网络订餐因流程更繁琐、风险环节更多、经营违法行为更隐蔽等,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的工作难度更大。而以往实地检查、食品抽检、随机抽查等传统监管方式在应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时常会显现出政府失灵、监管方式落后、监管机制运
“量感”是学生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厘米是长度单位的核心概念,是学习测量的重要起点,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载体。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测量的本质并发展量感,课堂教学活动的创设至关重要,活动必须有效。
随着多孩家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更多家长开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关注日常生活中亲子交流与互动,也提高了对亲子互动空间的要求。加之儿童受数字媒体影响,对亲子互动空间的认知及喜好产生较大变化,导致老旧城市公园无法满足新时代亲子需求,缺乏吸引力。因此本文希望以儿童偏好为切入点,对亲子互动空间进行改造更新或重新设计,恢复或提高城市公园亲子互动空间活力,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归纳,在相关理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健康管理等多种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职能。医疗器械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设备、材料等特殊物品,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资源,它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涉及公众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最基本的权益。为将医疗器械管好、用好,落实国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开始细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内容,推进医
本文通过文献的查询,归纳研究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整理济南古城资料等作为后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其次,根据前期的归纳资料,构建本文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的研究体系,包涵客体现状、认知意象、主体评价全方位研究框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最后经过现场调研,对明城府历史街区景观以上述研究体系为框架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景观提升策略,得出的结论如下:(1)根据环境认知理论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过程的指导思
“双减”政策再次强调教育要回归学校、回归课堂。课堂是减负、提质、增效的主阵地,笔者聚焦课堂,积极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聚焦量感培育,唤醒数学思考,重塑知识结构。以“课桌有多长”一课为例,笔者通过试量、探量、悟量、用量四个环节,落实具体量的深度体验、单位量的丰富感知、叠加量的有效感悟三大量感培育路径,让量感在课堂上有序生长。
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喜欢追寻自然生活、亲近自然。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因此,回归田野、自然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最佳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农田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农田景观价值,协调城乡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成都
2017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政策。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空间和布局始终是关键要求。我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型的过渡阶段,如何顺利转型,实现乡村景观的资料可视化和特色营造,是紧迫而严峻的问题。本文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整理乡村本底资源、优化乡村发展格局、挖掘并保护乡村景观特征,总结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