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之一,具有极强的播散能力和严峻的耐药性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作为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性的报道日渐增加。本研究主要通过药敏试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碳青霉烯酶及其基因亚型,旨在监测沈阳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之一,具有极强的播散能力和严峻的耐药性问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作为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性的报道日渐增加。本研究主要通过药敏试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碳青霉烯酶及其基因亚型,旨在监测沈阳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以及碳青霉烯酶、Ⅰ类整合子和Tn2009三种基因的携带情况和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胃部疾病患者胃黏膜菌群构成;探讨胃黏膜耐药非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意义。方法1.胃黏膜细菌的分离培养:无痛胃镜下取胃病患者的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检测(Rapid urease test,RUT)及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物的菌落形态、革兰染色、RUT及H.pylori特异性16S rRNA基因片段PCR进行H.pylori的鉴定;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H.pylori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对H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高频率地在全世界多个地区爆发。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致病率最高的病原菌之一,常通过饮食进入体内,与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菌落竞争营养以及生活空间,从而打破土著微生物稳定的生存模式,引起一系列的沙门氏菌中毒症状。为了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的爆发率,减少各国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的16S r DNA/r RNA为研究对象,结合核酸修饰技术和核酸检测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非致病及致病型大肠杆菌。典型的致病型大肠杆菌为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一旦感染了此菌,可对人们造成严重危害。传统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存在检测耗时长、所需仪器复杂、对检测人员要求高,成本高。因此,建立大肠杆菌的新型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型病原菌检测方法的革新,为其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灵敏
目的调查我院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LREfs)的药敏情况,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检测菌株的耐药机制以及探究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至2015年的LREf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6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采用BioNumerics软件生成最小生成树图(MST)分析菌株亲缘关
目的探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ii,MDR-AB)耐药情况,检测MDR-AB金属β-内酰胺酶(MBL)基因,探究抗生素联合应用对MDR-AB的体外活性。方法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各科室耐碳青霉烯类的MDR-AB。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5株MDR-AB
目的:探究中、低剂量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自噬与凋亡及其交互调控元件Beclin-1-Bcl-2-Bax的诱导效应。方法:1、用低剂量(10 mJ/cm~2)、中剂量(15mJ/cm~2)的UVB照射A375细胞,并于照射后3、6、9、12h时间点分别用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体形成的差异;2、用低剂量、中剂量的UVB照射A375
目的:调查江西部分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感染危险因素、药敏、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的携带,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江西部分医院分离的CRKP 80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2、运用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分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AHPNS),与早死综合症(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是近年来对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对虾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疾病,其主要病原都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弧菌为弧菌科(Vibrio Pacini 1854)弧菌属(Vibrio
目的:菊粉是一种低聚果糖。将其作为人体肠道益生元后可达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起到调节血糖、降低胃肠疾病风险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菊粉种类繁多,而各种聚合度菊粉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一。本文拟通过人群及动物干预对比实验,观察低聚合度(DP=4.17)和高聚合度(DP=14.5)菊粉对人群及小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1.健康人群干预实验: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6人(年龄20-
背景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各种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陆续被发现,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基因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热点。大多数人类肿瘤中,端粒酶多处于激活状态,其激活态与癌细胞生长关系密切。转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TERT)是端粒酶的核心成分,Pin X1(PIN2/TRF1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是一种内源性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