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承东启西,资源丰富,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的腹地和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欧国际班列的开通运行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给河南省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此时研究河南省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水土资源禀赋及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正确判断当下二者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合理制定科学的政策,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和承载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约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各国学者都在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通过综合不同角度测算结果,揭示水土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运用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测算了1999-2013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分布及匹配的量比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各地耕地资源优势明显,水资源匹配程度较差;研究期内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波动下降,主要原因是水资源量的减少和耕地总量的增加;全省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较差。(2)将水土资源作为一个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1993-2013年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阻尼系数,反映区域水土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采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得出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发展中的阻尼系数。综合前人研究结果,水土资源阻尼效应逐渐降低是由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资源在GDP增长中的份额逐渐变小,但资源的替换弹性也随之减小。河南省水土资源阻尼系数约为1.58%,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的阻尼系数约为0.40%,土地对经济的阻尼系数约为1.2%。土地资源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究其原因与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农业大省定位密切相关。(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河南省水土资源承载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程度,结果显示,河南省水土资源—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良好,协调度逐渐变好;大部分地区发展类型仍是中级协调类,各省辖市滞后类型对比关系多为水土资源略微滞后型。河南省未来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增长,水土资源的影响作用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