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体系效果评价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两类疾病。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VTE的诊断率呈递增趋势,其中住院患者居多。VTE的诊断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为高致死性疾病之一,主要死因为PE。除此之外,VTE还会给患者造成长期后遗症负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对此,临床医师前期已针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式进行深入探索,并得到卓越佳绩,并据此制定相应指南及共识,使VTE的诊治水平及疗效得到明显提升。但据相关文献报道,VTE即使经过规范抗凝治疗,也将有接近一半的DVT患者发展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因此,VTE的防治重在于预防。且随着预防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对VTE这类疾病,临床也引起足够重视,多中心已建立“VTE防控体系”,本中心在3年前也参与其中,完成了针对住院患者的“VTE防控体系”的建立,试图从源头上降低此类疾病发生。通过本科室初步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本中心住院患者发生VTE情况,与3年前相比并未得到显著控制,甚至有所提升。此现象的发生与诊断技术及诊断意识的提升有关,还是因VTE防控体系实用性较差有关?如何使本中心“VTE防控体系”更具实用性及针对性,使各科室均能从中受益,成为后续工作重点。目的:1.统计近年来本中心住院患者发生VTE变化趋势,分析本中心VTE防控体系有效性及实用性;2.统计于本科室诊治的本中心各科室住院患者发生VTE情况变化趋势及各科室实施预防情况,间接分析各科室对VTE防控体系的实施现状及效果,以及其规范性;并对其做出针对性指导与改进,实现不同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方案,使该“VTE防控体系”更具实用性及针对性。通过统计分析本科室相关数据,来间接评估分析本中心“VTE防控体系”在院内实施效果,及各科室实施“VTE防控体系”现状以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203例近6周内有本中心住院病史的急性期VTE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借助下肢静脉造影及下肢静脉超声或计算机断层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明确诊断。统计这段时间内本科室诊治的于本中心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并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将上述患者依据其原住院科室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患者中VTE发生情况,以及接受VTE预防情况。依据Caprini评分标准对本中心住院患者进行VTE危险因素评分,统计各组携带不同VTE风险因素等级的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及其接受预防率和规范化预防率情况。通过上述统计结果,评估分析本中心“VTE防控体系”的有效性及各科室实施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本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203例近6周内有本中心住院史,并继发急性VTE患者,均明确诊断。1.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本科室诊治的有本中心住院史并发生VTE患者占所有VTE住院患者比例分别为17.18%、15.48%、13.73%,年均为15.46%,较2016年度14.58%有所提升。2.其中中心型病变年均(10,14.71%)例,混合型病变年均(30.67,45.99%)例,周围型病变年均(27,39.31%)例,周围型病变较2016年28.57%明显增加。3.接受预防率为53.18%,较2016年38.10%得到明显提升,但接受规范化预防率23.56%改善不明显。结论:根据本科室初步数据统计结果,本科室收治的有本中心住院史发生VTE患者较前有所增加,但呈逐年递减趋势,且收治的各科室住院患者继发VTE的比例呈整体下降趋势,与对该疾病的认知及诊断技术的提升有关。虽然接受预防率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低危及中危患者,但接受规范化预防率改善不明显,主要与预防措施不合理,缺乏规范化防治措施有关。由此可见,本中心“VTE防控体系”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仍缺乏针对性及规范化,需进一步改进与实施,规范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血管破损后发生的血小板凝血与白细胞炎症反应过程,涉及到血小板的黏附、活化、聚集及其与白细胞相互作用等血流动力学环境中发生的关键事件。循环的血小板通过黏附分子的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降低,而以果树、蔬菜等为主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园艺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
目前关于固体表面浸润性的工作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对于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研究近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所报道的这些水下超亲气或者超疏气的表面已经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例如超亲气电极、超疏气电极、气泡的定向运输以及气体的收集等等。但是这些工作往往局限于控制单一表面浸润性的研究,能够实现智能调控的材料还很少。因此,在本论文中提出通过智能修饰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在固体表面上实现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触觉反馈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遥感操作、游戏、医疗等方面触觉反馈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各种触觉再现方法中,电触觉由于刺激灵活、
[目的]本课题研究火绒草甲醇提取物中咖啡酸乙酯、芹菜素、小檗碱、槲皮素等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limination,
在“亚洲—太平洋”的地缘战略意义逐渐得到提升的背景下,这一地区的领土领海争议与大国战略竞争等传统安全挑战依旧突出,而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也使这一地区的安全环境日趋复杂
背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IR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同时也是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性硬化
磁控溅射技术相对于其他成膜技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比如沉积速度快、温度低、环保等优良的性能,因此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特定功能纺织品对基材有一定的选择性,另外,制备的纺织品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工作将磁控溅射技术和纺织品联系在一起,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功能性纺织品,使纺织品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比如电磁屏蔽、导电、紫外防护、抑菌等性能。然后通过前后整理的方法,拓宽了磁控
本文主要研究大同盆地石炭-二叠纪以来的的构造热演化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野外观察、资料收集、文献调研来逐步摸清并整理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地层沉积、断裂及岩浆活动、地温场变化等特征;然后利用盆地模拟技术来恢复大同盆地及其西侧大同煤盆的埋藏史,通过两个盆地埋藏史的对比,并结合平衡剖面技术来具体分析大同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最后通过盆地埋藏史和盆地地温场的数据恢复大同盆地的热演化过程。大同盆地从石炭-二叠
[目的]探讨中毒严重度评分(poison severity score,PSS)联合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cTnI)在预测急性乌头碱中毒(acute aconitine poisoning,AAP)致心律失常中的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