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指示路径虚拟位移对比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英汉指示路径虚拟位移事件为对比基础,以英汉语中原版读物以及其译本为语料,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在表达6种要素时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体,背景,路径,运动,方式,时间以及距离进行了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之后,又从认知思维,包括概念整合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认知体验和语言的系统性来分析两种语言出现相似和差异的原因。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  (1)英汉语都有两种主体类型,即真正的运动实体和注意力焦点,并且两种语言在表达指示路径虚拟位移时,都倾向于省略主体。  (2)两种语言在表达指示路径虚拟位移时,都遵循路径条件,即路径信息是必不可少。  (3)两种语言都要遵循方式条件,即方式信息受到约束,除非与路径信息有关。  (4)除了卫星成分,介词以及路径动词之外,英汉语还可以用时间和距离来编码路径信息。距离的使用不受到限制,因为它相当客观,而时间的使用需要有具体的运动动词,除非说话者和主体都知道运动方式。  (5)就主体而言,英语更倾向于使用真正的运动实体做主体,而中文更倾向于省略主体。  (6)就路径和方式而言,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用卫星成分编码路径信息,而汉语则用路径动词,方向动词和介词。同时,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中的方式动词占较高的比重相对于中文而言,  (7)最后,本文又从认知思维,认知体验和语言的系统性来分析两种语言出现相似和差异的原因。首先,两种语言都遵循着普遍的认知规律,都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阐释世界,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而从语言系统性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英语指示路径虚拟位移中方式动词多于汉语,并且在编码路径信息时,英语更多用小品词,而汉语则有许多方向动词。  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指示路径虚拟位移,运动事件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为英汉指示路径虚拟位移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元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这本为烽火台的烟墩,人们逐渐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