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服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已成必然之势。目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成本压力大、利润空间小、市场需求下滑、竞争压力大等多种问题。制造企业向客户提供单一产品和简单附加服务的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客户希望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甚至是成套的服务。因此,以产品为中心的盈利模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制造企业亟需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以求突破困境,实现新的发展。服务化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日趋完善。盈利模式作为商业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的重视。但是,关于盈利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首先,理论界对于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盈利模式类型认识并不清晰;同时,也缺乏对于制造服务化企业盈利模式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聚焦于国内制造服务化企业的盈利模式,探究在服务化的背景下制造企业盈利模式的类型,并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详细解析了制造服务化企业盈利模式的形成过程,为制造企业的发展开拓新的路径。在对国内外制造服务化、盈利模式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以资源基础观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盈利模式框架,并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盈利模式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氏集团和东氏集团为案例企业,分析了两家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盈利模式构成,并解构了企业整合资源整合形成盈利模式的过程,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1)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盈利模式可分为产品消耗型盈利模式、产品增值型盈利模式、价值消耗型盈利模式、价值增值型盈利模式;(2)企业中的一种资源或者几种资源的整合能够形成关键能力并产生业务,进而实现新的盈利模式;(3)企业在整合资源时应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4)制造企业在实现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更多的开展相关多元化业务。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1)对制造服务化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划分;(2)对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探究了每一种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的差异,打开了盈利模式的黑箱;(3)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分析了制造服务化企业盈利模式的形成过程,丰富了资源基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