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经分子检测指导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可能的预后因素;2.初步探讨二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1日收住院的原发性NSCLC患者共1790例。最终可纳入分析患者为明确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共1409例。1086例明确死亡患者可统计生存期。对性别、年龄及吸烟指数等1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了解影响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使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差异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409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6岁,年龄中位数为61岁。1、2、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1.6%、19.7%、3.9%;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2.5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2月。经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基因突变状态、伴发症、临床分期、放疗与否、化疗总周期数、吸烟指数、PS评分、病理类型等与预后有关。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提示:性别、基因突变状态、伴发症、临床分期、放疗与否及化疗总周期数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2.晚期nsclc患者,药物治疗组的中位os明显长于最佳支持治疗(bsc)组;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失败后、二线采用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均可使患者生存获益,不同ps评分组均显示出治疗获益。基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如果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失败后,对于非鳞癌患者,二线选择培美曲塞组的中位os长于选择多西他赛组,15.9月(14.1~20.3,n=99)vs.13.7月(11.3~16.1,n=47),p=0.002;对于鳞癌患者,两组中位os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8月(8.8~18.9,n=19)vs.14.6月(12.3~20.8,n=33),p=0.111。对于非鳞癌患者,一线培美曲塞序贯至二线多西他赛组与一线多西他赛序贯至二线培美曲塞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7月(11.3~16.1,n=42)vs.15.9月(14.0~20.1,n=92),p=0.005。鳞癌患者,一线吉西他滨序贯至二线多西他赛组与一线多西他赛序贯至二线吉西他滨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4月(12.3~20.8,n=29)vs.13.2月(10.5~17.9,n=51),p=0.894;在未经选择的人群中,一线含铂双药化疗失败后,二线采用靶向治疗组与二线化疗组的中位os相当:17.8月(12.9~22.2,n=64)vs.14.5月(13.4~15.7,n=275),p=0.070。egfr突变阳性患者,含铂药物化疗失败后二线靶向治疗组的中位pfs优于二线化疗组:8.8月(4.9~18.0,n=17)vs.3.7月(2.2~na,n=12),p=0.004;但两组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月(12.8~31.7,n=17)vs.19.8月(13.7~na,n=12),p=0.349。在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使用靶向治疗组中位pfs长于一线化疗组,9.5月(7.8~11.1,n=45)vs.6.4月(4.3~9.7,n=33),p=0.017;但中位os不如一线化疗组,14.4月(11.9~16.6,n=45)vs.19.3月(13.7~23.3,n=33),p=0.011。在年龄大于70岁nsclc患者,药物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bsc组,11.3月(9.6~13.0,n=147)vs.5.1月(4.2~6.6,n=105),p<0.001。结论:1.性别、基因突变状态、伴发症、临床分期、放疗与否及化疗总周期数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s评分、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长生存;吸烟指数与nsclc的预后无关。2.ps评分不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绝对因素,积极药物治疗,可较支持治疗明显延长患者OS;晚期NSCLC患者,基因检测后按照不同的结果给予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存;一线药物治疗进展后,应根据PS评分状态、脏器储备功能等指标,给予积极治疗,争取再次达到病情缓解,延长患者生存;靶向药物的使用,应在有明确效突变的状态下进行;对于老年人,年龄不是限制治疗及生存获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