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春期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多通过横断面研究或干预研究等方式探讨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骨量的影响,而对不同年份同龄少年骨量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分别选取2002年与2009年北京郊区12-14岁少年,对其骨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随机抽取北京郊区12~14岁初中学生各313名和306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家庭、膳食摄入和青春期发育情况,并测量其身高、体重,同时用美国NORLAND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和腰椎的骨矿物含量、骨面积和体成分。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Ridit分析来比较组间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骨量的因素并评价其对骨量影响。[结果]一、不同情况分析:1、一般情况:共调查研究对象619名,平均年龄13.3±0.7岁,2002年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13.6±0.7岁)大于2009年研究对象(13.1±0.7岁),少数民族的比例(10.5%)低于2009年研究对象(18.1%),住校生比例(50.3%)明显高于2009年研究对象(19.0%)但两者男女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家庭情况:2002和2009年研究对象父母亲的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对象父母亲的学历两者比较分布均不同(P<0.05)。3、营养状况:2002和2009年研究对象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689.2kcal和1720.2kcal,蛋白质为55.7g和60.5g,钠为681.9mg和791.0mg,钙为346.2mg和272.2mg,镁为262.6mg和233.6mg,铁为19.1mg和15.0mg,锌为10.0μg和8.3μg,铜为1.4mg和1.1mg,磷为915.3mg和867.7mg,硒为36.3mg和35.1mg。除了2002年调查对象铁摄入达到11~14岁男生所需水平外,其他营养素摄入均未能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11~14岁少年的推荐摄入量,脂肪供能比为21.1%~22.6%,低于25%~30%水平。2002年男生膳食脂肪(44.7g)、钙(366.3mg)、镁(278.6mg)铁(22.2mg)、锌(11.2μg)、铜(1.5mg)、磷(1040.7mg)摄入量高于2009年男生(43.2g,264.3mg,239.9mg,15.0mg,8.3μg,1.0mg和885.8mg),膳食纤维摄入量(9.0g)低于后者(11.9g),能量、碳水化合物、钠、硒摄入两组无差异(P>0.05);2002年女生膳食钙(323.5mg)、铁(17.4mg)、锌(8.7μg)、铜摄入量(1.3mg)高于.2009年女生(279.3mg,15.4mg,8.0μg,1.1mg),蛋白质(49.5g)和膳食纤维(7.8g)摄入低于后者(56.4g,11.6g),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镁、磷、硒摄入两组无差异(P>0.05)。4、青春期发育状况:两者男生首次遗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2年女生月经初潮率(77.8%)高于2009年女生(65.2%)。男生青春期发育在Ⅱ~Ⅳ期,2002年男生生殖器和阴毛发育分期均较2009年男生高(P<0.05);女生在Ⅱ~Ⅲ期,2002年女生阴毛发育分期较2009年女生高(P<0.05)。二、骨矿物含量、骨密度和体成分:2002年13岁男生躯干BMD(0.884±0.095g/cm2)高于2009年同龄组(0.838±0.079g/cm2);2002和2009年12~14岁男生的身高、体重、体成分及各部位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2年12岁女生上肢BMC(198.0±36.2g)、BMD(0.439±0.053g/cm2)及13岁女生上肢BMC(214.7±32.1g)低于2009年同龄组(217.5±41.8g,0.471±0.066g/cm2,230.1±46.1g),13岁女生躯干BMD(0.910±0.092g/cm2)、下肢BMC(700.3±113.6g)高于2009年同龄组(0.870±0.094g/cm2,654.3±123.5g),14岁女生全身、下肢的BMC和BMD及躯干的BMD(2128.1±258.6g和0.840±0.065g/cm2,770.1±96.0g和0.874±0.076g/cm2,0.964±0.078g/cm2)高于2009年的同龄组(1984.0±182.9g和0.795±0.050g/cm2,670.3±60.3g和0.837±0.042g/cm2,0.884±0.060g/cm2);2002年12岁女生的瘦体重(28.9±5.2kg)小于2009年同龄组(32.2±5.0kg),14岁女生的身高(159.4±4.7cm)、体重(50.9±6.9kg)高于2009年的同龄组(156.6±4.2cm,47.1±4.9kg),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男生全身BMC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872。对男生全身BMC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身高、年龄、生殖器发育分期、体重不足、阴毛发育分期和能量摄入量。对女生全身BMC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854。对女生全身BMC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身高、PBF、营养不良、乳房发育分期、阴毛发育分期、体重不足和年龄。对男生全身BMD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729。对男生全身BMD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身高、肥胖、能量摄入量、年龄和钙摄入量。对女生全身BMD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737。对女生全身BMD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PBF、年份、阴毛发育分期、是否寄宿、乳房发育分期和年龄。对男生腰椎BMC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2=0.701。对男生腰椎BMC影响最大的瘦体重,其次为阴毛发育分期、生殖器发育分期、身高和年份。对女生腰椎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26。对女生腰椎BMC影响最大的也是瘦体重,其次为身高、乳房发育分期、阴毛发育分期、营养不良、月经初潮和年份。对男生腰椎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614。对男生腰椎BMD影响最大的为瘦体重,其次为生殖器发育分期、阴毛发育分期、年龄、年份、是否寄宿和体重不足。对女生腰椎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611。对女生腰椎BMD影响最大的也是瘦体重,其次为阴毛发育分期、乳房发育分期、月经初潮、年份、是否寄宿和PBF。对男生躯干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72。对男生躯干BMC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肥胖、超重、生殖器发育分期、年龄和磷摄入量。对女生躯干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77。对女生躯干BMC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身高、PBF、营养不良、阴毛发育分期、乳房发育分期、体重不足和年龄。对男生躯干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0.582。对男生躯干BMD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身高、年份、瘦体重、肥胖、生殖器发育分期、超重、年龄和蛋白质摄入量。对女生躯干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631。对女生躯干BMD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年份、阴毛发育分期、乳房发育分期和是否寄宿。对男生上肢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805。对男生上肢BMC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PBF、身高、年龄。对女生上肢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38。对女生上肢BMC影响最大的也是瘦体重,其次为身高、体重、乳房发育分期、PBF、营养不良和蛋白质摄入量。对男生上肢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90。对男生上肢BMD影响最大的是瘦体重,其次为PBF、身高、年龄。对女生上肢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34。对女生上肢BMD影响最大的是也是瘦体重,其次为PBF、乳房发育分期、身高、是否寄宿、年龄和钙摄入量。对男生下肢BMC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R2=0.895。对男生下肢BMC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瘦体重、身高、年份、肥胖、钙摄入量和超重。对女生下肢BMC建立的回归方程R2=0.872。对女生下肢BMC影响最大的是身高,其次为瘦体重、年份、PBF、营养不良和体重不足。对男生下肢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18。对男生下肢BMD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磷摄入量、钙摄入量、超重和是否寄宿。对女生下肢BMD建立的回归方程R2=0.713。对女生下肢BMD影响最大的为瘦体重,其次为身高和阴毛发育分期。[结论]对12~14岁青春期少年而言,不同性别及不同骨骼部位其骨量影响因素均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性别及不同骨骼部位骨量作用也不同。2002年和2009年男生骨量差异与年龄不同有关。2002年和2009年女生全身骨量差异与年龄、身高和性发育分期不同有关;躯干骨量差异与性发育分期不同有关;上肢骨量差异与年龄、瘦体重及钙和蛋白质摄入量不同有关;下肢骨量差异与身高和性发育分期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