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廉价而又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国内而言比较健全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外贸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长三角地区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出口贸易模式,如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方式结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贸易主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贸易结构为特点的浙江“倒逼型”贸易模式,以加工贸易偏重的贸易方式结构,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贸易主体结构,以高新技术商品为主的商品贸易结构为特点的江苏“扩散型”贸易模式等。但是,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致的世界经济发展减速,国内外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其中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降。探寻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冲击因素对长三角“二省一市”不同出口贸易模式的冲击效果,分析各出口贸易模式下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扭转长三角地区出口增速下滑态势,实现外贸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终实现出口贸易模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以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发展造成冲击为背景,以长三角“二省一市”各具特色的区域出口贸易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不同出口贸易模式的特点以及出口所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同影响因素和差异。以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为理论模型基础,选取金融危机背景下影响出口增长波动的五大冲击因素(外部需求萎缩、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和银行信贷紧缩)构建长三角“二省一市”的出口冲击反应模型,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论显示:1、外部需求萎缩是影响浙苏沪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的第一要素;2、劳动力成本上升挤占了浙江和上海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3、加工贸易出口对原材料价格变动反映较为敏感;4、融资难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制约浙江民营出口企业发展的瓶颈。最后,本文在前文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二省一市”出口贸易模式调整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