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权力结构变迁研究——以湖北S村党支部书记权力的变化为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问题和农村基层党建问题一直是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足以说明其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以村党支部书记权力的变化为视角,在深入乡村调查的基础上,对S村建国六十多年来的村庄权力结构变迁做了历史地梳理,试图理顺不同时期国家政策对村庄权力结构的影响,从而为乡村权力结构研究以及农村基层党建研究提供一个实证案例。   本文首先描述了S村及所在地区的概况。然后分土地改革时期,集体化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时间段描述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村党支部书记权力的变化,以及随之改变的村庄权力结构状况。土地改革时期,集中了新权威的农民协会成为村庄权力结构的核心;集体化进程中,村庄权力资源都集中于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村庄的领导核心,在村一级建立了在党一元化领导下的大队一生产队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权力资源的分散导致原来集中于党支部书记的权力变小,特别是村委会的产生,村庄形成了二元权力结构。尽管目前村党支部依靠权威性资源继续在村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显然要经受更多考验。   本文认为,建国以来,村庄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是村庄权力资源配置在国家政策影响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村庄内部权力资源占有主体的权力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对村庄权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在弱化。虽然各村庄所面对的宏观政策背景相同,但是特定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却会形成特定的村庄二元权力结构互动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战略规划为基本论域,以公民的个人品德养成为切入点,并以德性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立论之基本解释框架和理论范式。通过建立起公民道德教育与德性伦理
公司如何分配利润本是公司内部自治事项,但是基于效率下的“资本多数决”原则是把“双刃剑”,常常掌握着决议的命脉,致使小股东的分红权时常受到侵害。而作为最核心的权利,它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在民间借贷中交织发生,两者在司法处理中常常定性错误,即合同民事纠纷会被刑事化处理或者合同诈骗会被民事化处理。而“两头骗”案件更是刑民交叉实体问题中
时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人类的各项事业,离开时间资源将无从进行。对于需要长期有效教育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时间资源应是其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