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改变,是多基因变异积累的结果。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它列为Ⅰ类致癌原,但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人类大多数肿瘤细胞存在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必经通路。c-myc作为一种癌基因,p16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对胃粘膜癌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Hp致胃癌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的发生机制,为有效的防治胃癌及使用端粒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目的 1.研究端粒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胃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检测胃粘膜病变组织中的Hp感染状况和端粒酶活性,观察胃粘膜癌变过程中Hp感染和端粒酶表达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c-myc、p16的检测,结合Hp感染和端粒酶的表达,探讨Hp致胃癌的作用机理,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的发生机制。 研究内容和方法: 1、通过内镜活检和外科手术获取171例胃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20例, 正文&京区料大q项士学位论丈 慢性萎缩性胃炎fyhroniC atophiC gastris,CAG伴轻度肠化(nestinal metaplasi4IM)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42例,异型增 生协spl。i& Dys)14例,胃癌wc c删erGC“倒,翱均行决速 尿素酗狐彻培养,两者均阳性确定为有彻感染,两者均阴性确 定为L Hp感染。 2、应用酶联兔疫9:lq测有 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胀中、重度 肠匕患者血清Ca叭IgG水平,以CagA蛋白为标记将感染Hp的患者 分为 cud组和 cagA组。 3、PCREESA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 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n以C、p16表达。 研究结果: l、Hp感染和端粒酶的表达状况 组织标本中,经快肌素酶试验及即培舶诊为有即感染者为 112例,IHp感染感染者为 59例,共* 例。各组Hp感染率如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 65W13/20);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 600/off8门0);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 66.670C8/42人 异型增生 64.29%(9八4);胃癌67.69%(4啪)。御之间彻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 御织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如下:慢性浅表性胃炎0;慢性 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13.33%(4/30;慢防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 化52.38%(22/42;异型增生35.71%(5/14);胃癌87石9%(57/65).胃癌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漫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 和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组帜<O.01厂且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 化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轻度肠化组①叩刀5)。 2、胃癌组织中端粒磷达与临床病理抛的关系 对29例具有完整临床酬的胃癌组织标林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 类型聊织类型进行她,统计学分贿明御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无 显著性①>0.05)。 2 正文 南京匡料大学硕士学柱镣文 3、C侧C、pl6在胃粘膜病变中的表邮况 C侧C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表衅为50/off/20);慢牲萎缩性胃炎伴 轻度肠化为16.670(5/30X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为 47.62%(20/42);异型增生为 57.14o/ofs/14);胃癌为 61.54洲0/65)。胃 癌组织中卜 表达率高于其它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触 化组C圳G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组①<0刀5); pl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注萎缩性胃姘轻度肠化腻解分 别为85O(17Q0卜80w4/30),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异 型增生、胃癌组分别为45.240/off9/42)、42.86帅/14)、36.92洲忧5)。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姘…侧pl6表达率显著高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组p<0刀5人 个Hp感染和端粒陈达以及毗的Hp感染与端粒酶表达的关 系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无脯无Hp感染,端粒酣性均为0,Hp 感染与端粒贼达无关。q娜即阳性和阴性分成两个亚组,慢怯萎 缩性胄炎伴轻度肠化中,端粒酶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o/ofl/6X 8.33O八2X两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侧刀5)Z慢性萎缩性胃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