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研究-以欧美法比较为中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标类型多元化的背景下,功能性审查成为非传统商标的审查难点,尤以立体商标的功能性判断最为典型。美国法院最先在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予以关注,并形成了影响论、竞争必需论、二分法等理论。欧盟也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确立起功能性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随着中国《商标法》的修改,立体商标进入商标法保护范围,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也浮出水面。因此,研究欧美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发展过程及其判断标准的具体内涵,进而检视中国商标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和欧盟都坚持以保护公共利益这一商标法宗旨来判断立体商标的功能性,但在是否采用统一的判断标准,是否划分功能性类型,是否将替代性选择作为功能性认定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用专利到期后可否作为立体商标进行保护四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争执的焦点。为了回答该等问题,同时也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本文分析进路是:首先从美国和欧盟的相关判例着手分析两者关于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的发展进程,并考察其不同判断标准的内涵;然后将美国和欧盟的判断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其利弊;最后反观中国商标立法及司法实践之不足,并提出建议。  除前言外,本文共分三章,并按照以上分析进路对各章内容进行安排。通过分析及比较欧美立体商标功能性的判断标准,本文认为,竞争必需论抓住了功能性判断的要义,并借助对替代选择数量和质量的强调,有效平衡商标法中诸种利益关系,实现商标法的目的。因此,中国商标法应在准确解释功能性各情形的基础上,完善以“竞争必需论”为标准的功能性审查体系,同时将替代选择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比较系统地梳理立体商标功能性判断标准在欧美审判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并较为全面地阐析该等判断标准的内涵,明确中国商标法借鉴竞争必需论这一判断标准的必要性,同时对中国商标立法与司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向我国高校校园不断渗透,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威胁,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属于思想最活跃、情感最敏锐、智力发展快的特殊群体。大学阶段,也正是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成熟的
从磨削表面生成过程出发 ,对电镀CBN锥砂轮磨齿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定性分析 ,并对其与陶瓷CBN锥砂轮在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磨削后齿面残余应力状态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电
本文从侵权因果关系的概念判断标准入手,深入研究了介入因素对侵权因果关系判断的影响,特别是在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案件中,存在第三人介入侵权的场合,第三人的介入侵权
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问题,在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研究与相关司法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引言案例的主要争议焦点,在梳理安全保障义务一般理论的基础
论述 2 5Cr2MoV深层渗氮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试验研究。试验在英国产STRON 160 3型电磁谐振疲劳试验机上进行。短寿命区采用四级恒定应力水平的成组试验法 ,长寿命区采用应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环保NGO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生力军,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是否具备充分、明确的法律地位,能否得到相关制度体系的支持及保障,直接关系到其在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护环境资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