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道德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道德教育内容上,针对道德个体的不同,提出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层次教育;针对社会道德水平的衰退,提出强调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把人道主义纳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开始注意道德素质的训练培养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上强调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立体网络”的倾向。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重视情感、陶冶、暗示诱导、道德评价等。通过道德教育,赋予了民族自强创业、求实创新及科学的精神,培养了时代发展的所需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成绩背后,道德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体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国民道德教育实效不足、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缓慢等。所有这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道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说明道德教育存在缺憾,仍需要在深层次进行挖掘和创新。 分析当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道德教育功不可没。为了造就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的道德个体,日本在道德教育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强调义务和权利并重,注重国民道德素质培养以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途径上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系统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运用挫折教育、直接体验、终身教育等从而形成了促使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道德精神,即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忠于集团的献身精神,协作互助的道德习惯,崇尚文明的思维方式,从而使道德教育直接作用于个体和国民道德的形成,效果明显化。 通过中日当代道德教育的比较,分析两国之间道德教育的成就与不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很有启示:道德教育的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道德教育的国际化赋予了道德教育新的观念。 道德教育也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使自身得到发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迸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