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因素的不断涌现,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我国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为经济在良性轨道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政策效果如何至关重要。认识和开展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在借鉴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和具体操作,旨在提出在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情况下,预计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以及如何进行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实践。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流动性紧缩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实际上面临着经济减速的威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本文从我国宏观形势入手,回顾近些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轨迹,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现状及货币政策发挥的影响因素,以及央行及时转变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思路,适时推出了包括降低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收缩公开市场业务等放松银根的措施。预计2009年的经济形势CPI反弹力度不会很大,防止通缩,促进经济平稳地较快增长将是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任务。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在坚持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障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其中包括:保证央行的独立性、确立“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建立和完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等。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主题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是介绍西方货币政策部分代表理论,引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的必要性,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的重要性。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政策理论的一般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二部分从回顾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的轨迹入手,介绍了不同宏观形势下货币政策的变迁以及目前中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及其表现,当前形势下又进行了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第三部分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下的操作困难性及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利因素。第四部分是预计下一步的经济形势以及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