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Submacular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SCNV),常引起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离、晚期瘢痕形成,是造成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CNV,采用有效手段使CNV萎缩、消失是挽救患者视力的关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可发现部分黄斑下CNV。但是,由于黄斑区色素上皮、叶黄素和快速的荧光素渗出,或因局部出血、浊性渗出液的遮挡,使许多CNV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吲哚青绿98%可与血浆蛋白相结合,故几乎不从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另外,吲哚青绿吸收和发射近红外线,能穿透黄斑区出血、浊性渗出液,因此,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choroidal angiography,ICGA)更利于发现CNV,并可发现CNV的供养血管(Feeder vessel,F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其高分辨率横断面成像。可以对视网膜厚度进行精确的定量测量,并能够清晰地显示CNV形态、位置、边界、范围。目前治疗CNV方法较多,如黄斑下取膜术、黄斑转位术、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激光光凝术和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等。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危险性较大。PDT可使部分CNV消失,但复发率较高,需重复治疗,且Visudyen药物昂贵,暂时在国内难以推广应用。目前,治疗CNV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仍然是激光光凝术,最主要的治疗依据是发现CNV的位置、大小和范围。所以说,提高CNV发现率是治疗的关键。另外,不同波长的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程度和有效作用部位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也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FFA、ICGA及OCT对CNV患者进行检查,早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