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湾和河口泥质盐土上的特殊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部分红树林面积急剧萎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明显降低,而对红树林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深圳坝光区域16条滨海河溪的红树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所得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河溪之间红树植物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以及Soresen相似性系数,分析不同河溪之间植物组成的差异性以及红树植物在不同河溪红树植物群落中的分布状况;其次,对同一河溪内不同位置的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和讨论,发现同一河溪内红树植物分布情况以及坝光区域红树植物群落与其他区域红树植物群落的差异性;同时以植物景观的构成元素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与理论、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区域内红树植物群落的景观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该区域内红树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状况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能为当地的开发建设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坝光红树林植被与河溪红树林植被的相关调查研究内容,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为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广东红树林湿地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坝光区域滨海河溪红树植物群落中共有植物48科107属121种,其中红树植物共有12科14属14种,包括真红树植物6科7属7种、半红树植物7科7属7种,与世界和国内大环境相比,科数水平中等,种类数偏低;与同级区域相比,有高有低,属中等偏低水平。14种红树植物中,乔木植物有4种,灌木或乔木植物有3种,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3种,灌木植物有3种,而卤蕨作为特殊的半红树植物为草本植物。该区域红树植物群落大多以半红树植物为优势种,主要有木麻黄、黄槿、银叶树和苦郎树;同时群落中伴有大量红树林伴生植物和普通植物,许多群落红树植物优势度不突出,属于典型的次生林群落。群落中常见的非红树植物与他人研究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台湾相思、银合欢、潺槁木姜子等植物。2.16条河溪中,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是10号河溪,同时也是红树植物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最高的河溪,该河溪位于坝光银叶林保护区内,河溪中的红树植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自然恢复状况良好。红树植物种类数最少的是15号河溪,该河溪受围海造渔的影响,仅有3种半红树植物分布在很小的范围里。而红树植物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最低的是7号河溪,该河溪红树植物受到围海造渔以及两次开发项目场平工程的干扰与破坏,红树植物生长情况岌岌可危。3.坝光区域滨海河溪红树植物群落中的真红树植物群落与其他地区的红树植物群落相比,在群落结构上,坝光区域真红树植物的的平均高度普遍小于其他地区的相应红树植物,但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差不多,基本持平。该区域半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比真红树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与其他地区的红树植物群落和半红树植物群落相比,物种多样性也普遍较高。同时该区域红树植物群落与山地植物群落相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所差异,整体Simpson多样性指数都较相似,但深入对比发现,山地植物群落乔灌层的各项指数普遍都要高于红树植物群落。4.通过群落景观特性分析描述,整体景观特性较好的群落均为以木麻黄和黄槿为主的半红树植物群落,这类群落通常植物色彩更富有对比性,季相、植物外形、叶型和果形等变化较丰富,空间效果以开阔与围合结合为最优,其次是密闭度较高的为次优。该区域红树植物群落景观性基本处在一般水平,少量群落景观性较好,同时也有小部分群落景观性很差,主要集中在5~7号河溪与13号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