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不同途径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收集人骨髓细胞,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学表型,并通过向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来鉴定所得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三代后用于实验。2.采用自体未肝素化新鲜血回注法建立大鼠壳核脑出血模型,取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5组,A假手术组(只钻开颅骨,进针5.5mm,不注血, n=8),B自然恢复组(只注血,不移植, n=10),C同侧脑移植组(在血肿周围移植, n=10),D尾静脉移植组(通过尾静脉移植, n=10),E蛛网膜下腔移植组(通过枕大池移植, n=10)。3.将Hoechst33342体外标记的BMSCs植入大鼠壳核出血模型,移植前、后用Menzies量表、粘贴片移除感觉实验( adhesive-removel somatosensory test )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于移植后14天和28天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1.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细胞培养两周后,细胞呈现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外观,形态均一,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表达CD106、CD105、CD29,而不表达CD34、CD45,经诱导可以向脂肪细胞、神经元分化,符合BMSC特征。2.荧光显微镜下同侧脑移植组、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均可见hBMSCs向脑出血周围组织定向迁移。移植后第2周病灶周围见大量标记阳性细胞,第4周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模型制成后1天、3天,移植后1天自然恢复组及各治疗组Menzie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粘贴片移除感觉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4.Menzie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移植后5天评分,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统计学分析F=11.65,P<0.05,各组间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自然恢复组与同侧脑移植组、蛛网膜下腔移植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尾静脉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尾静脉移植组与同侧脑移植组、蛛网膜下腔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侧脑移植组和蛛网膜下腔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14天、28天评分,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均进一步恢复,统计学分析,F=14.37,P<0.05,各组间有显著差异,两两比较,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粘贴片移除实验结果:移植后5天,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为8.10±2.15s,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1);移植后14天,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侧脑移植组与蛛网膜下腔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尾静脉移植组与蛛网膜下腔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28天自然恢复组与各治疗组间仍有显著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观察至移植后28天为止,所有移植组动物脑内,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2.hBMSCs移植可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3.蛛网膜下腔移植和脑内移植均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4.HBMSCs移植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待进行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