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某医院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确定血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分型;探讨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其传播机制;探讨血液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1、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120株,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法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ESBLs阳性和ESBLs阴性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特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非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特点。2、采用ERIC-PCR与多位点序列分析法(MLST)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分型,分析某医院血液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型及其科室分布。3、采用PCR扩增方法检测血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KPC,金属酶基因IMP、 VIM、 NDM-1,整合子基因int及其可变区CS,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cc6-Ib,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qnrA、qnrB,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确定。4、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结果:1、血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严重,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3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45.05%。2、86株血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是ST395,占39.5%。主要分布于烧伤、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且呈现克隆传播的趋势。3、86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以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及喹诺酮类基因为主,同时检出一株肺炎克雷伯菌携带NDM-1基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基因存在于接合质粒上,随质粒介导传播。4、泌尿道插管、血型(A型)、使用氨基糖苷类及抗真菌类抗菌药物是血液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395型为某院血液中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且耐药性严重;检出多种耐药基因,存在克隆传播和质粒介导传播方式;临床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是:泌尿道插管;氨基糖苷类和抗真菌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