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趋势迅速做出了准确判断和深刻把握,并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本理念。当前面临的高成本、转型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问题,都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美国经济学学者Arthur M.Okun提出的奥肯定律为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也就是经济增长率提高的同时失业率下降,就业人数增加;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失业率上升,就业人数减少。数据表明:我国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经达到749万,较2014年增加22万,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等就业压力持续加大。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经济增速放缓势必将引起大学生就业难,所以要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首先要从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开始。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本文根据环境的属性,认为大学生就业环境隶属于社会环境,再依据环境范围的大小,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因素,将大学生就业环境构成分为: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就业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的观念环境四个部分。经济环境在本文特别指2009年以来,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总和;政策环境是指大学生就业中政策性影响因素总和;就业市场环境是指就业市场中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总和;用人单位的观念环境是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取向。根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政策导向与长期增长目标,经济新常态的增长速度、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要素配置等,都将对大学生就业环境产生影响,从而使就业岗位新增的数量不确定、大学生技术性失业将成为一个新常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将是新常态下的就业常态。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环境中,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与结构性失业并存;国家政策方面,基层就业后续政策衔接不上、高校就业指导政策落实不力、供求匹配信息不通等;就业市场环境中,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服务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环境中,歧视与不公依然存在等。因此,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逐一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渠道等政策的制订刻不容缓、加强宏观调控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并完善就业服务机制、落实反就业歧视法等措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