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氧化锌在食品、个人护理产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研究表明高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可在体内蓄积并产生毒性作用。小肠作为营养物质吸收及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纳米氧化锌经口进入体内后的吸收及靶向作用器官。目前关于纳米氧化锌在小肠中吸收特征及对肠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纳米氧化锌的生物安全性,本文对纳米氧化锌在小鼠小肠中的吸收及转运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小鼠生长及对小肠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溶解性,并综述了其对肠道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低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生长的影响。通过记录灌胃期间小鼠体重变化及脏器指数,发现剂量为62.5 mg/kg的纳米氧化锌暴露对小鼠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125 mg/kg和31.75 mg/kg暴露。通过分析单次灌胃和连续28 d灌胃后器官中锌含量,发现单次灌胃24 h后小鼠各器官中锌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连续28 d灌胃后,仅有纳米氧化锌125 mg/kg剂量组中肝、脾、肾的锌含量有显著增加(P<0.01)。表明低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可促进小鼠生长,低剂量长期重复暴露纳米氧化锌可使体内锌含量升高。第三章主要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在小肠中吸收及转运的特征。通过分析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在模拟胃液中的溶解性、Zn2+转运相关的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锌含量变化,发现在pH为1.42和1.61的模拟胃液中,大量的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发生溶解,模拟胃液pH越高,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的溶解量越小。此外,纳米氧化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含量较回肠及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Zn2+转运相关基因在空肠中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回肠和十二指肠,且氧化锌实验组中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纳米氧化锌实验组。表明纳米氧化锌在小肠中的吸收方式与氧化锌相比存在差异,氧化锌更多以Zn2+的形式被吸收,而纳米氧化锌可能通过其它的吸收方式以颗粒形式被吸收。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测定了小鼠小肠组织中sIgA转录水平和小肠液中sIgA的含量、小肠组织中抗炎症和促炎症因子的含量、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等指标。发现纳米氧化锌可以上调小肠组织中sIgA的转录,增加小肠液中sIgA的分泌,同时可促进小肠组织中IL1β、IFN-γ、IL10的表达、抑制IL6的表达。此外,纳米氧化锌也可以促进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SOD2、CAT、HO-1)的表达。表明低剂量的纳米氧化锌增强了肠道的体液免疫、抗氧化和炎症应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