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作为一种策略—关于《峒关蒲雪图》仿本的探究

来源 :广州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临摹都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缺的基础环节,同时临摹作为一种策略被历来的画家所使用并提倡。无论是“借古以开今”还是“师古为上乘”,他们始终都是基于临摹的实践。本文采取查找历代画论、与《峒关蒲雪图》相关的文献、几位艺术家传记与作品等资料的方法,考究《峒关蒲雪图》原本的出处、中断及延续。分别分析董其昌、吴湖帆与张大千《峒关蒲雪图》仿本的特点来探讨临摹的本质,以及这个本质分别在几位艺术家仿本中的不同体现。《峒关蒲雪图》最初由唐代杨升所作,之后宋、元、明几乎被人遗忘。而在近代又重新被画家们同时拾起,许多画家对《峒关蒲雪图》都有所推崇。从现有资料来看,历代对《峒关蒲雪图》有临摹的主要有董其昌、吴湖帆与张大千。并且他们在各自的绘画生涯中均有多次临摹。从他们不尽相同的仿本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发现临摹是一个较为灵活的概念。临摹这一过程并不是被动的浅层面“复制”,而在于“神会”。因此,理解在临摹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临摹应该是一个主动地对共性学习的过程。其中“师其意”是山水画临摹的主要目标,“师其意”在临摹中的体现就是“意临”,它指的是对绘画内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作为带有个人主观情感的“意临”也显得复杂。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临摹者在他们各自不同语境下对临摹本身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对临摹这个概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突破原有的学习认知并最终以这种新的认知来指导创作。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正属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趋于高发。同时因为时值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公共管理方面尤其是社会治理层面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挑战,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更高,也使得管理的难度变大,风险亦随之增加。我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地震、雪灾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也都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就有1.3亿人次受灾,并且产生
“因为”句和“由于”句的加合连用构成的关系有平列关系、对照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和转折关系。这些连用的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连用>平列连用>递进连用>选择连
CMOS工艺的不断发展使得晶体管的速度不断增加、单位集成密集度越来越高、逻辑延迟持续减小、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因此在设计模数转换器时可将传统的电压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
高等院校经济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高等院校经济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则是大势所趋。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通常具有实践性较强、应用性较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本职和主业。刑事执行检察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机关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最后环节,它直接关系国家刑罚权的正确实施,是检察监督体系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刑事执行检察一直采用办事的工作模式,虽然短期监督效率有所提升,容易取得被监督单位的配合,但在执法上过度依赖检察人员的工作经验,程序上也一直缺乏规范,约束性不强,既影响了检察监督效果,也极大地损害了检察监
论述了利用多类电量测试信息、应用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实现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测点电压与不同测试频率下的电路增益经决策层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
“大思政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建设理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大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及当前高职思政教学的现状,并且就如何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