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是企业现代资本运转的关键内容,反映了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成本问题,企业易产生低效率的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及代理成本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对管理层进行约束:内部治理机制及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由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组成。外部治理机制主要为市场监督与法律保障,媒体就是市场监督中的重要主体。一般研究认为,媒体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发挥作用。一是声誉机制,媒体报道企业的负面消息,会对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名誉产生影响,进而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率。同时媒体报道引起舆论关注,也会对政府产生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会对企业的不恰当行为及时纠正及处罚。二是媒介机制,媒体通过自身的关系网络,搜集各式各样的二手信息,以此降低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媒体通过对企业形成"盯住效应"使得企业管理层遵循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活动,提高投资效率。除此之外,媒体还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达成。媒体正面报道,企业形象良好,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使得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进行大量的投资甚至将资金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媒体负面报道,调低了市场对企业的预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得企业筹资困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减少投资甚至减少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的投资。综上而言,媒体通过外部监督作用的直接效应和作用融资约束的间接效应改变企业投资行为。媒体具有公信力及社会影响力,是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重要平台,因此媒体口径可以通过直接调整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企业利益。因而企业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媒体传播企业利好信息。由于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需要营业收入来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广告费形式左右媒体报道内容;媒体也会逢迎其读者的喜好,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加工;媒体出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下,也需要考虑政府的意愿。这为企业操纵媒体提供了空间与机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上市企业会通过股权再融资的形式作为对外投资活动的资金获取方式,因而股权再融资顺利与否关系到企业投资活动的进展。因此关注企业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媒体报道倾向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投资行为对媒体报道的影响。本文以2014-2015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发现,媒体报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具体表现在正面、积极的新闻同企业投资不足成反比,同企业过度投资成正比。细分媒体类型发现,政府导向型媒体的积极新闻同企业投资不足成反比,同企业过度投资成正比。政府导向型媒体的消极新闻同企业投资不足正向关联,同企业过度投资负向关联。市场导向型媒体的积极新闻越多,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投资不足程度越低。市场导向型媒体的消极新闻越多,企业过度投资越少,企业投资不足越多。在企业投资行为对新闻报道影响方面,在股权再融资当期,媒体积极新闻报道比重会显著增加,消极新闻报道比重会减少。再融资实施之前,新闻媒体感情倾向不明显,在融资实施之后的一期,媒体新闻仍有正面报道的倾向,但倾向不明显。而且,股权再融资实施当期,融资规模越大,媒体积极新闻报道比重越大。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在于:(1)以往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及媒体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而关于媒体新闻报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较少。(2)以往鲜有对于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考察。本文将媒体划分政府导向型媒体和市场导向型媒体两类,分析不同类型特征的媒体对投资行为的影响。(3)现有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研究媒体对企业的单方面影响,而对于企业对媒体报道的反向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系统性的研究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双向影响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4)对于企业投资行为对媒体关注的反向影响机制研究中,企业投资行为的变量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