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 这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界定,也就是说,想要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就要从了解中国的乡村开始。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使得乡村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乡村旅游作为研究背景,运用民族学的文化变迁、民族文化重构理论作为研究视角,试图在现代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对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重构进行研究以及对乡土文化重构进行评估分析。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重构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通过回顾国内外的旅游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对乡村旅游、乡土文化、文化变迁与文化重构的相关研究概况,在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所采用的研究视角。 第二部分,对黄茅坪村乡村旅游发展、黄茅坪村传统文化方面、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附近景点进行概况介绍。其中,主要从发展旅游之前的农耕文化、衣食住行和婚恋观几个方面,重点介绍黄茅坪村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黄茅坪村传统乡土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其内容包括生计方式(传统农耕生活的衰微、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活方式中服饰、饮食、建筑、语言、婚姻家庭、民族歌舞和节庆活动等。 第四部分,从乡土文化重构的参与者和机制两个方面,论述了黄茅坪村乡土文化的参与者在文化重构方面的做法,并从政府部门、村民、民族精英、游客、商业资本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炼出该村乡土文化重构的机制。 第五部分,分析旅游开发对乡土文化重构的因素分析。黄茅坪村文化重构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交通变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土社会的保护与发展。最后,笔者还探讨了对乡土文化重构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