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山水精神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魏晋始,中国人开始试图与自然建立内在的精神联系,士人的觉醒又将人的个体价值发挥到极大,人们开始从自然中寻找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其中,纵游山水是魏晋名士寄托思想精神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魏晋士人将纵游山水转化为一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精神生活形式,以期实现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理想。他们在纵游山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将山水之美从狭隘的道德比附层面提升拓展到具有独立地位的精神境界和个体本真。同时魏晋玄学进一步推动了山水意识的深化,山水作为具体形态被赋予了精神内涵,从而形成了在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山水精神。在注重个体觉醒的魏晋,山水作为抽象的玄学概念,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精神,绝非偶然。特别是阮籍与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旨在反对名教政治,转而在自然中体会个体的价值后,极大程度推动了山水转向哲学精神范畴的转变。阮籍早期崇尚儒学,中期由儒入道,晚期推崇老庄之道,他的思想经过了系列变化。于这过程之中,阮籍形成了一种高蹈超迈、富有特色的个人精神。此种精神,包含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包含对自身精神的关注与追求,具有坚忍不拔的特性,向往因循自然的理想生活方式,重个人精神之独立,因此将阮籍的思想中对自然、现实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归结为山水精神,其核心是于凡事纷扰之中,坚守内心自由。分析阮籍的山水精神,有助于解决现代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无尽忙碌导致的精神缺失问题,有助于人们平和心态、开阔心境,充实精神、寄托宁静。
其他文献
在如今的消费语境与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形式蓬勃发展,并催生出各具特色的设计风格,中国现代设计也在此背景下迅速地成长起来。中国作为蕴含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为中国设计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别是经济文化已迈入全球化时代,发扬饱含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插画设计因其形式多样、适用性广泛等特点,无疑是一种能够很好展现民族文化、传递中国风情的设计表现样式。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迅猛
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劳动力乡城流动过程,农业中释放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工资低、不稳定、工作强度大并且社会保障不足。为维护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者的就业权益,《最低工资规定》于2004年开始实施,各省份和地区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了各自的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最低工资调整对农民工的受雇就业以及就业稳定性产生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延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的大地上孕育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的认可。地方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应该从保护地方文化开始,只有地方文化引起广泛的重视,才能够使年轻人
城镇化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重视速度,忽略质量,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迫切要求政府改变固有思维,将速度与质量并行这一准则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要求。城镇化一词内涵丰富,其中,经济城镇化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夜间灯光数据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这一数据是通过卫星夜间观测获取到的,相比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在晚上时的
面对国际经济发展持续低靡,国内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供给侧矛盾及产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开始承受较严重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要想在经济“新常态”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发掘新的发展突破口。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决策,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对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进程、统筹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使得移动端成为互联网的重要接口。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通过移动端接入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信息,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如果说手机是移动网络的接入载体,那么App就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已然成为人们网络行为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类应用程序,人们可以实现新闻浏览、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爆炸式增长,大量的数据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再拘束于区区的数字,文字、图片、视频甚至人们的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以成为数据保留下来。这些数据中蕴藏着大量可以加以利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从大量看似毫无用途、毫无意义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并完成信息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当下急于解决的问题。在文本领域,对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文献,通常的文献利用大多停留在单篇文献的研读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可以说《周易》是中国最早的哲学。今本《周易》包括了《易经》和《易传》,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映,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最为宝贵的,是《周易》所反映的和合思想。《周易》的和合思想,集中于一点,就是以阴阳变易的法则说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用整体的、辩证的、变易的思维看待问题。《周易》提倡中道,爻辞中多次出
“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人们认知里的重要成果,“忍”具有本土性、根源性、综合性。忍文化共存于儒释道体系里,儒家的“忍”体现在以“仁”为中心;道家主张“知足、不争、寡欲”;佛教思想提倡化解人生苦难,需要涅桀解脱,达到空的最高境界。而孟子以独到的忍性观处之,坚忍其性,使不违仁。为此他高扬“仁义”的大旗重新解释仁义,提出不忍是仁的发端,而后将不忍扩充存养发展到忍,对当今社会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孟子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总量也稳步增加,早在2010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同年迈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16.19%,增长之迅速令世界称奇,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发展已经不能一味地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