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保留地及其保护方法和框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绿色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口号,都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举措。但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许多的城市一方面在大面积消灭自然绿地,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克隆”自然,渴望自然。实际上,在城市大面积营建绿地和城市森林的时候,却忘了大自然留给城里人的绿色礼物——自然保留地。城市的自然保留地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绿宝石”。这些绿宝石比起人工建设的绿地和城市森林相比更“自然”,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点又恰恰是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所忽略的。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首次较系统地对城市自然保留地的内涵、保护方法和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城市自然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整的城市自然保留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价值和生态功能。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自然地保护和恢复的初步框架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原生生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指导。论文研究内容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研究。在对城市自然保留地基本含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自然保留的概念,分析了城市自然地的生态功能,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绿化的区别。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自然地锐减的原因和自然地保护的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进展。我国在城市自然地保护上目前基本处于空白,作为本论文的重要内容,详细收集了目前国外在城市自然保护、自然地恢复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经验。并对国内一些城市进行的尝试进行了总结,为在我国大力进行城市自然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的湿地自然地、天津市水上公园红莲岛、上海市江湾湿地自然地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自然地保护的初步方法和保护恢复的框架,为进一步的城市自然保护提供指导和经验。
其他文献
土壤污染问题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城市化过程导致的城市土壤的环境污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特性、重金属元素的分布、重金属与环境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2019年12月28—29日,第三届亚太会计学科院长论坛及第五届中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学术研讨暨就业意向交流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技术环
期刊
利用改进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从活性污泥中成功分纯到一株具有良好自凝集现象的产氢细菌YUAN-3。在液体培养基中YUAN-3形成较大的自凝集颗粒,直径一般为0.5~5.0mm,最大时可达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以混凝土原材料组分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为影响因子,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定量检
为研究多种重金属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作用机理和毒性变化规律,本论文以发光菌为指示生物,采用固定比率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定性分析和评价了8种重金属(Cu,Cd2+,Zn2+,Pb2+,Cr6+,Co2+,Ni2+和Sr2+)的联合毒性作用,并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4种重金属(Ni2+、Co2+、Cr3+和Pb2+),考虑到Ni2+、Co2+、Cr3+和Pb
本文比较了用相同的负载钛催化剂体系,不同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1-丁烯热塑性弹体的微观结构及结晶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溶液法合成的聚1-丁烯(S-PB-1)还是本体法合成
明德笃行,自强日新.2020年1月11日,由重庆理工大学人本内控研究所、重庆鑫易会计师事务所主办,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重庆港澳大家软件产业有限公司、《会计之友》杂志社
期刊
由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会计、法律与资本市场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月4日在重庆大学召开.开幕式由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辛清泉教授主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