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释的有效性与标准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体论解释学的解释多样性主张是出于摆脱方法论束缚的需要,但在面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释时,却经常表现出无限度宽容,导致对文本任意曲解。因此,本文尝试提出文本解释的有效性与标准,为文本解释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与帮助。   本文除绪论和结论部分之外,共分为4章。第一章主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文本解释理论的相关研究。第二章界定文本概念,揭示其语文学定义和解释学定义,划定文本范围。根据文本的功能和主题,依据文本类型理论,区分4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分析不同类型文本的解释限度与有效性,并且概括文本特征。第三章阐述本文的理论框架,简要介绍方法论解释学、本体论解释学、目的论和实用主义,提出解释的有效性与标准问题。第四章主要回答文本解释的有效性与标准问题,阐明文本意义来源于作者、解释者、文本与语境的综合,说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明确文本解释有其限度与有效性的问题,提出文本解释网络范围说和文本解释有效性标准,为有效解释划定界限。结论简要总结本文的发现、研究局限性以及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多集中在言语交际行为研究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同伴互评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网络同伴互评。学习者在网络写作课堂中通过在线虚拟网络写作平台对同伴的文章进行评阅。在同伴互阅互评活动中,学习者会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是维多利亚时期重要的小说家。与同时代的其他女性作家如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不同,盖斯凯尔将工业革命的大背景融入小说中,成就了其工业小说家的美誉。《南方与北方》是其工业小说代表作。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小说主要描述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南方传统农业社会和北方新兴工业社会之间的对立、冲突和调和,继而反映工业革命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等方面
学位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以其独特的风格,优雅凝练的语言,超然客观的写作态度,别具一格的人物刻画和叙述方式而蜚声美国文坛,至今仍稳稳地占据着她不可动摇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