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胶铆混合修理损伤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民航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着多个指标的显著优势,这使得此类材料在很多领域实现了普遍运用,但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疏松、裂纹以及孔隙等问题。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载荷、冲击以及疲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材料出现缺陷与损伤等问题,严重的损伤会导致材料出现综合破坏效应,进一步带来结构安全等问题。所以,针对此类复合材料开展损伤检测,可以确保结构是否安全。因此,本文针对复合材料飞机蒙皮,设计、制作以及完成了配套的拉伸实验。结合声发射技术的小波包分解和频谱分析开展研究,找出信号的重点频段相对应的损伤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分别用完好板、60mm和30mm的不同修补方式的试验件,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进行静拉伸实验处理试件。并进一步比较试验件在失效强度、破坏模式以及损伤形貌等多个方面的详细信息,通过此类信息可发现:胶铆混合修补的修理方式在拉伸实验中可以承担更多的载荷,且破坏位置为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最外排铆钉孔边缘处。与胶铆修补不同的是胶接修补的断裂位置为沿着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损伤孔边缘处。两种不同的修补方式之间的断口纤维断裂形式相似,且不同损伤孔对断口纤维断裂影响并不明显。(2)比较完好板、60mm与30mm孔径的不同修补方式的试验件的8个不同部位的应变,结果表明:胶接修理的损伤孔处的应变增长幅度相比其他7个应变来说最大,胶铆修理的最外排损伤孔靠近板边的铆钉处应变增长幅度最大,由断口图片可以看出应变最大的点也是断裂发生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胶接修理的损伤孔处位置产生应力集中,胶铆修补的最外排铆钉孔靠近板边的位置产生了应力集中现象,60mm与30mm损伤孔经胶铆混合修理板应变分布规律相近。(3)用声发射技术特征频谱结合SEM拉伸试验的断口图像结合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和演化特征,通过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特性,针对获取信号的详细时域特性以及频域特性开展研究,从而判断信号的重点频段相对应的损伤方式。得出声发射属于具有较高可行性以及处理效果良好的重要工具。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倡导全人的教育,倡导建构性的学习。为此,必须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英语中,修饰名词的修饰语可以是单词、介词短语、也可以是定语从句。在此本人就单词、多个单词以及短语修饰名词的位置愿与大家商榷。
本文讨论了制图课程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就如何提高制图课程CAI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侦察、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以及对目标进行定位所广泛采用的各种现代电子、光电技术。侦察监视是以目标特征信息的暴露为前提的。各种侦察和监视
我校电气化铁道供电教研室先后承担了哈大高铁提前介入接触网人员培训、哈大高铁电力线路工和哈大高铁配电工资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随着授课的深入和与学员的沟通,有很多体会。
对成长阶段儿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旨在提高幼儿在遭遇困难时的应对能力,促进其心理和身体的同步健康成长。文通过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的分析和思路及原则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