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肺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患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1],是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如烧伤,ICU等的常见致病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生成、多种毒力因子的释放及多重耐药是P.a感染难治性的主要原因。P.a易对多种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其中BF的形成是主要原因之一。BF的形成主要受密度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QS)调控,而且QS系统还参与P.a毒力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QS系统,从而抑制BF的形成及毒力因子的释放是目前治疗BF感染的主题方向。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BF模型,观察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对BF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对细菌毒力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测其QS系统信号分子的产生情况,揭示AZM作用的可能机制。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因子产生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生物被膜干预: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早期黏附;建立PAO1体外生物被膜静置模型;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2):毒力因子测定:弹性蛋白-刚果红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氯仿萃取法测定绿脓菌素;苔黑酚法测定鼠李糖脂。3):QS系统信号分子测定:乙酸乙酯萃取菌液中的信号分子,HPLC-MS测定AHLs的含量。结果1)PAO1阿奇霉素组对载体的粘附低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5);3rd、7thPAO1阿奇霉素组生物被膜规模小于PAO1空白对照组,且其载体活菌计数少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5)。2)PAO1阿奇霉素组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绿脓菌素浓度、鼠李糖脂浓度均明显低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1),弹性蛋白酶活性及绿脓菌素浓度与PA-JP3株组相当(P>0.05),而蛋白水解酶活性及鼠李糖脂浓度高于PA-JP3株组(P<0.05)。3)PAO1阿奇霉素组产生的AHLs信号分子,无论是C4-HSL,还是3-oxo-C12-HSL都明显少于PAO1空白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lasI/rhlI缺陷株不产生AHLs信号分子。结论阿奇霉素可以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QS系统,从而抑制其对PVC材料的黏附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可以抑制其毒力因子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