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搜集和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1872-1919年间刊载于报刊上的戏剧理论批评首次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从整体上考察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的发生过程、刊载数量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类,进一步分析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在形式、内容和作者等方面的特点。近代的报刊戏剧理论批评不仅是戏剧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也是近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论文最后从报刊戏剧理论批评与近代大众文化的关系这一点切入,力图揭示两者的印证机制和互动规律,并归纳报刊戏剧理论批评在具有严肃理论性的同时,所反映的市民大众审美倾向。导言综述了近代报刊戏剧理论批评的研究背景,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思路及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指出报刊剧评指刊载于报刊的戏剧理论批评,以“剧评”为主要的文体样式。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报刊剧评产生的前提,大量的文艺消闲报刊、小报和大报副刊的出现是报刊剧评兴盛的园地。中国传统戏剧理论批评,为近代报刊剧评提供了理论源泉。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促进了剧评队伍的形成,报刊发行量的扩大和戏剧观众队伍的膨胀,使报刊剧评有了相对稳定、广泛的受众群体。从1872到1919年,报刊剧评可分为发轫(1872-1901)、发展(1902-1911)、蓬勃(1912-1919)三个时期。近代报刊剧评数量庞大、文体多样、内容丰富。第二章综合考察近代报刊剧评在形式上的特点。按刊载媒介来分,报刊剧评可分为期刊剧评和报纸剧评。按照文体类型来分,报刊剧评大致可分为“话体式”、“剧评式”、“随笔式”、“评传式”、“诗体式”和“论文式”六种,其中“剧评式”是其主要形式。近代报刊剧评的语言形式包括传统的文言、松动的文言、传统的白话、北京白话和口语白话。第三章论述近代报刊剧评的内容:报刊剧评中的演剧批评发展和完善了传统的戏剧理论;戏剧改良理论是与时代契合的批评观念;在中西戏剧比较中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戏剧;新剧批评体现了话剧之初的褒贬和质疑;“剧史”书写和“伶人小传”开创了史学性戏剧理论的道路;戏剧组织批评对戏剧的一种综合性艺术的考察;剧界琐评则是大众批评的趣味喧嚣。第四章研究近代报刊剧评的作者。晚清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分解,由传统的“士”向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近代报刊剧评作者群体包括报人、通讯记者、职业撰稿人、大学教师、学生、演员、政客、遗老和普通的戏剧观众。论文重点介绍了冯叔鸾、张厚载、郑正秋、周剑云、黄远生、徐凌霄、辻武雄、穆辰公八位报刊剧评人。第五章论述近代报刊剧评和近代大众文化的关系。近代大众文化兴起,报刊剧评维系的报刊、剧场、观众三维文化空间与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流行文化互动互生,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近代报刊剧评在探寻严肃理论命题的同时,也体现着近代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向。而近代戏剧演员的“明星化”,更是报刊参与下,剧场商业利益和观众娱乐需求结合产生的大众流行文化产品。报刊剧评不仅对戏剧演员“明星化”现象作出了反映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推动者和运作者。
其他文献
近年来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蒙古族宝物故事专题研究相关成果甚少。本文以蒙古族宝物故事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母题研究等方法对蒙古族宝物故事的类型,母题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香砂养胃丸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
本文是对阿拉善拉然巴阿旺丹德尔解释印度檀丁《诗镜论》的注释著作《诗镜三品之引喻·智者项饰珍珠美鬘》(以下用简称“珍珠美鬘”)进行专题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阿拉善拉然
村落研究是民间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而传统中国村落的共同体问题又是民间文化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中国的传统村落纳入学术视野以来,围绕村落庙宇对村落共同
蒙古英雄史诗融合了神话、传说、祝词和民歌等多种民族元素,是民间数代说唱艺人集体创作出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体裁,也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成果。它以诗歌
以香港汲水门大桥为背景,应用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桥桥面结构损伤位置识别的模态曲率指标、模态柔度指标和斜拉索张力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比较了(1) 在无噪声情
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MnFe2O4铁氧体粉体.研究了铁氧体的转化率、燃烧波速率与放热反应控制系数、氧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XRD和Mssbauer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和结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詩经》學是漢一代之重要學衍,漢赋是漢一代之卓辇文學,二者間存在交互渗透现象。本文以漢赋文本中用《詩》、输《诗》的文字為主體,以《詩经》學思潮的發展為根基,以歷代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