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1α及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海马区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CO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大鼠模型,观察HIF-1α及EPO在相应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及EPO在DEACM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SPF级),体重在240~280g之间,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BC组)18只、空气对照组(AC组)30只、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30只。其中CO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DEACMP大鼠模型,AC组采用腹腔注射法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按中毒后1d、3d、7d、14d、21d、28d六个时间点将三个组各分为6个亚组,其中CO组和AC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BC组每个亚组3只大鼠。观察大鼠急性CO中毒表现和大鼠动脉血COHb浓度及中毒后期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切片均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用TUNEL染色检测海马区锥体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区HIF-1α、EPO蛋白的表达。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CO组大鼠在染毒后出现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且在染毒后14d、21d及28d时,CO组较BC组和A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后CO组大鼠在第Ⅳ象限运动时间有缩短趋势,且染毒14d及染毒28d时,CO组较BC组及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CO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有降低趋势,染毒28d时,C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其余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CO组大鼠在急性CO中毒后出现海马区锥体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水肿、核固缩、核碎裂等病理学改变。3、TUNEL法检测:CO组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于染毒3d时凋亡开始增多,7d时达到高峰,28d时仍有少量细胞凋亡,各时间点凋亡指数与BC组及A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HIF-1α蛋白测定:HIF-1α在BC组及AC组中表达较少,且各时间点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CO组在染毒1d时出现HIF-1α的表达升高,3d达到峰值,28d时仍有表达,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及A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EPO蛋白测定:在BC组及AC组中有少量表达,且各时间点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CO组在染毒1d时明显升高,3d为高峰,7d时下降,染毒1d、3d、7d、14d时CO组较BC组与A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1.腹腔注射CO法制作DEACMP大鼠模型,操作简单,是研究DEACMP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2.Morris水迷宫实验是初步判断大鼠DEACMP较为可靠的依据;3.HIF-1α可能通过诱导急性CO中毒后海马区神经元的迟发性凋亡而参与DEACMP的发病;4.EPO在急性CO中毒后中后期神经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以循证医学证据评价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Cytarabine,HDAC)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缓解后巩固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收索近年来发表的
近些年,大数据技术迅速崛起,应用与多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土地工程,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状态.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先对大数据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概念、特点及特征等,提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与麻黄碱(ephedrine)纠正产妇低血压的效果,对母体及对胎儿的影响,为产科麻醉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参考。  方法:  
若要有效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落实,一方面设计者需做好工程现场前期调查工作,将岩土质量、抗震烈度、水土环境等数据录入,以便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得以
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率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五位,病死率占癌肿死因的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大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应用先进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减少超高层建筑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本文就超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居住环境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如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念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对此,有关城市发展规划部门应认识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城市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