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欺诈投保是发生在保险合同订立阶段的一种欺诈行为,我国现行《保险法》并未对这一行为的认定与救济作出专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将欺诈投保认定为故意违反告知义务,适用保险法第16条规定的解除权作为欺诈投保的救济方式。但由于该解除权受到不可争辩条款的限制,要求保险人以投保人欺诈为由进行抗辩,必须在合同成立两年内提出,导致可争辩期间经过后,欺诈投保行为得到豁免。为弥补现行立法对欺诈投保的救济不足,需要从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欺诈投保是发生在保险合同订立阶段的一种欺诈行为,我国现行《保险法》并未对这一行为的认定与救济作出专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将欺诈投保认定为故意违反告知义务,适用保险法第16条规定的解除权作为欺诈投保的救济方式。但由于该解除权受到不可争辩条款的限制,要求保险人以投保人欺诈为由进行抗辩,必须在合同成立两年内提出,导致可争辩期间经过后,欺诈投保行为得到豁免。为弥补现行立法对欺诈投保的救济不足,需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对欺诈投保的救济方式进行完善,实现对欺诈行为的有效规制,保障保险市场有序运行。本文除了导论和结语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保险法进行梳理,发现立法并未对欺诈投保作出规定;其次对欺诈投保的认定标准进行理论阐述,分析欺诈投保的概念与构成要件;最后对欺诈投保的司法认定进行讨论,发现司法实践中对欺诈投保的认定存在争议,认定标准宽严不一。第二部分,对欺诈投保救济的现状进行分析。目前立法并没有关于欺诈投保救济的规定,司法实践中适用保险解除权、合同撤销权、增设不可争辩条款适用前提三种方式,对欺诈行为进行救济。但这三种救济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不能有效规制欺诈行为,对欺诈投保救济不足。第三部分,分析与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欺诈救济的立法经验,为我国欺诈投保救济方式的完善提供思路。德国和美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救济方式,两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但就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将欺诈作为不可争辩条款适用例外的立法模式更值得借鉴。第四部分,首先从欺诈投保救济的原则与理念出发,说明对欺诈行为予以规制具有必要性。其次对救济方式的完善提出建议:立法上,应增加不可争辩条款的适用例外与前提,明确欺诈投保不受到保险法的保护;司法上,应出台司法解释对欺诈投保行为进行列举,减少司法适用的混乱,同时扩大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范围,降低保险人举证欺诈投保的难度。
其他文献
社区作为社区工作、社区治理实践的场域,在当前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推动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社区概念自被德国社会思想家F.滕尼斯在其代表作《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提出就被频繁运用在各个领域上,其概念强调社区间的互动、社区的共同体意识,然而,很多农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村社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社区氛围低落、内部造
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毒品犯罪是从严从重打击的刑事政策,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中对于毒品再犯从重处罚的规定正是这一立法精神的体现。然而在《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又新增了未成年人前科限制免除报告义务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又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系列的制度,体现了我国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是一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予以体现了。正因如此,使得司法
执行和解,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协议,从而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的活动。执行和解作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能够钝化社会矛盾,起到定纷止争的良好社会效果,而且能够提高执结率,起到解决执行难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执行风险,使法院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切实减轻法院工作负担。但在司法实践中,随着执行和解适用率的提高,执行和解的局限性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短视频的出现为我国政务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政务机构都在原有政务新媒体的基础上入驻了短视频平台,以进一步拓宽政务信息的传播渠道。而抖音APP作为短视频行业的领头羊,政府部门纷纷开通政务抖音号。当前,在“两微一端一抖”的新格局下,政务抖音号已经成为我国政务传播话语表达的新形式,但仍然存在盲目跟风与“形式主义”、定位模糊
时代特征影响艺术特征,艺术升级反过来彰显时代文明且推进社会发展,这是历史长河中不变的定律。在数字化的时代趋势下,艺术的发展与演进成为人类文明中最有新锐说服力的表现。艺术创作形式从绘画到摄影,从影音拍摄到交互装置,新媒体艺术思维在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下不断创新,也使得艺术作品进入美术馆、画廊,进入城市艺术空间,进入移动媒体,新媒体既成为艺术创作手段更新的标志,又俨然为艺术在场景中的展示传播提供条件。这一
近年来,国家形象宣传片纷纷走出国门,网红城市传播火热。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更少不了更小地域单元——县级及以下地区的地方形象传播。同时,县级融媒体建设,是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最基础的一环。作为基层县域单元,中国社会存在独特的差序政治信任现象,中国传播格局也面临“央强地弱”问题,地方如何加强政治信任力和传播力,这也是目前县级融媒体的核心命题。本文从更小地域单元——县级及以下地区的地方形象传播出发,基于
即将来临的北京冬奥会为我国滑雪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三亿人上冰雪”成为发展滑雪旅游的政策号召。伴随社会经济的向好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滑雪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在百姓生活中日渐普及,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收入来源。滑雪旅游目的地在市场需求的催化之下,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的发展趋势,以及激烈的竞争态势。如何战胜对手,并在竞争中持续保持“第一”则是经营管理者
近年来,短视频逐渐在扶贫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出于响应国家政策与促进自身发展两方面的原因,启动了一系列“扶贫”活动与战略,同时,短视频平台上也出现了部分以“扶贫”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网红”,它们在实现地方扶贫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通过数据收集和内容分析对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扶贫传播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促进短视频平台和扶贫工作两方面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在数据搜集方面
每逢国家的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党代会开幕时,新闻媒体会根据这一成就主题推出相关报道,成就报道在当前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而存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中国由此走上强国富民的全新道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40年以来,国家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被公众切身感受着,在国际社会中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经验。新闻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及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中国社会流动性加大,加之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家庭结构核心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带着对子女的爱和牵挂,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子女所打拼的城市,成为一名“老漂”。如今,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媒体尤其微信以其操作简单、功能便捷等特点,成为“老漂”群体用来维系社会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