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初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但也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很多村庄"人走房空"现象严重,人口空心化正逐渐演变为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等的空心化。同时,由于滞后的村庄规划、不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等原因,现在很多村庄出现了房屋乱建、乱占耕地的乱象,村庄住宅的空间格局、人口结构及空间分布不匹配,农村聚落"外扩内空""的现象也愈演愈烈,严重浪费了农村土地资源,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农村空心化发展导致的大量"空心村"的涌现,成为我国农村发展中暴露的最普遍及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在介绍农村空心化的内涵、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解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等因素,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分析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对如何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通过对延边州这一边疆民族地区边境村屯空心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凸现"边境"的地理位置和"朝鲜族"民族特征。新常态下,延边州边境村屯"空心化"治理不仅是中国开发图们江区域的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是延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延边州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通过对延边州边境村屯"人口空心化"趋势明显、宅基地的闲置和基础设施滞后、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的现状了解;分析由此带来一系列经济风险,包括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缺乏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水平低、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乡级财政收入难。最后,提出空心化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培育"特色小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选好育好村干部,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引进外出人员到边境村就业创业;探索新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别;完善农民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农民住房市场化改革;加大投入,保障边境安全和边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