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为了了解河南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从而对河南地区的猪伪狂犬病防制提供参考。本试验进行了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和病原学调查,试验主要包括:使用伪狂犬gE-ELISA试剂盒对河南部分地区送检的血清进行检测。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共检测了125个猪场送检的2780份血清,结果表明,125个猪场中有84个猪场为阳性猪场,猪场阳性率为67.2%;2780份血清中有1260份阳性血清,血清阳性率为45.3%。河南各区域中以豫南地区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3.8%;豫北地区的血清阳性率最低,为20.4%;豫西、豫东和豫中地区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1.9%、46.4%和39.5%。对不同阶段猪的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种猪的阳性率较高,公猪、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48.9%、60.5%和52.9%;而商品猪的阳性率较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0.2%、11.4%和16.3%。对送检的不同胎次母猪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统计,1~2胎母猪、3~4胎母猪、5~6胎母猪以及6胎以上母猪阳性率分别为58.6%、52.8%、62.9%、68.9%。对不同年份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3年来血清阳性率不断升高,分别为41.5%、45.1%、54.5%。对不同季节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2.5%、44.5%、44.9%和48.6%。对不同规模的猪场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中小型猪场的血清阳性率高于规模化猪场,分别为54.7%、42.2%;中小型猪场的猪场阳性率也高于规模化猪场,分别为75.6%、62.5%。用PCR方法对送检的疑似伪狂犬病的病料进行检测,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共检测了85个猪场送检的368份病料,有49个猪场为阳性猪场,猪场阳性率为57.6%;有103份阳性病料,样品阳性率为28.0%。对不同地区送检病料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豫南地区的阳性率最高,为39.7%;豫北地区的阳性率最低,为18.8%;豫东、豫西和豫中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25.5%、26.1%、29.1%。对不同地区的伪狂犬病阳性猪场进行统计,豫中地区的猪场阳性率最高,为70.0%;豫北地区的猪场阳性率最低,为40.0%;豫西、豫东和豫南地区的猪场阳性率分别为53.8%、60.0%和63.6%;提示河南地区猪伪狂犬病普遍流行。对不同时间送检病料的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对不同季节送检病料的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秋冬季节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1.7%、34.5%;春夏季节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3.9%、17.3%。调查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呈流行态势,猪群伪狂犬病感染压力较大,仍然是河南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大潜在威胁。在这种流行态势下,猪场应使用高质量的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并配合gE-ELISA试剂盒定期监测,淘汰阳性猪,同时实行规范的生物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