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异质文化交融共铸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和学科整合特点的当代译学,特别是其中的翻译文化学派,提倡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跨文化研究。受这种思想的启示,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通过对余国藩和詹纳尔各自翻译的《西游记》英译本进行个案分析,试图从中找出隶属于意识形态的神话观——即文化的一个层面——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和操控作用。这就顺应了劳伦斯·韦努狄提出的关于翻译策略的学说,此学说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翻译文化学派的操控理论,尤其是美国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研究个案对象是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这部小说全面展现了中国意识形态中的传统神话观。因而,本研究以《西游记》中三类神话人物形象之称谓为例,从三种神话观入手,分析了原文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受到中国三种传统神话观的操控,而两个译本的译者在翻译这些人物形象之称谓时,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同样受到神话观的操控。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翻译理论基础,即翻译文化学派的操控理论,尤其是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并且提出由意识形态操控论引申出的神话观操控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点;另外,指明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是《西游记》及其两个英文译本,本研究的意义、方法和篇章结构。
第二章讨论《西游记》原文所体现的三种主要的神话观,即神话英雄观、神仙观和精怪观,并统计整理了不同类型的神话人物形象及其所用的称谓词。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相同的结构展开。依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各章分别分析了三种神话观对原文中三类神话人物形象的操控以及对两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操控,然后指出译文较之原文呈现出一些文化层面上的变化。
第六章为结论。通过归纳分析两位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得知,受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神话观的共同影响,在翻译人物形象称谓词这种专门术语时,两位译者尽管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同时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从而体现出原词所具有的汉语表达特色。另外,研究表明,不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译文都不能完全实现文化对等,特定的文化内涵或有缺损或有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