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视野与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野即哲学观,有怎样的视野决定着有怎样的教育。   以当代为界,音乐视野的主流在当代前与进入当代后发生着转换。当代前的艺术哲学史是唯心路线审美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此学说在哲学本体层面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或心灵,就音乐而言,无论这种精神或心灵体现为主观情感还是客观音响结构,它们都是非私人的、普遍的,是一般,所以最终还得依靠理性能力来接近。此学说在美或艺术本质的探讨上基本上以康德的审美四原理为框架。审美学说这一路线具有思考艺术的四公理思维方式:①审美客体,②审美感知,③审美特性,④审美体验。音乐教育审美范式就是以审美唯心路线为视野的一种音乐教育,它思考音乐与音乐教育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对上面四个公理的展开:①音乐即客体即音乐作品。②审美感知即对音乐作品的无利害观照,音乐教育方法唯此才具音乐性。③审美感知的对象即音乐形式的表现性即审美特性,音乐教育内容唯此才具音乐性。④审美体验即对音乐形式表现性的感知与反应,音乐教育目标唯此才具音乐性。就音乐教育实践而言,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系统地挖掘了音乐元素各模型所具有的表现性,由此把审美前停留于音乐知识概念体系的音乐学科种族经验转向音乐形式特性体系,这是审美音乐教育不可抹灭的功劳。   即便在唯心路线审美观占据绝对主流的时代,审美学说内部一直有着不同于唯心路线的声音,这些声音尊重产生精神的大脑活动,强调脱离大脑、身体的精神、心灵是不存在的。关于美或艺术本质,这些声音认为艺术在具有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功利、目的价值,艺术是个性化、具体化、生活化、社会化的,不是纯粹。这些声音到了当代,终于汇聚成声讨审美唯心路线的巨大洪流,从文化霸权到现代性把审美唯心观质问拷打得猥琐不堪,使其原本神奇的精神、心灵、普遍、共性、唯一等概念成为腐朽,与以多元、变革为时代特征的当代社会格格不入。当代艺术思潮的基本主张为:①艺术不是客体不是艺术作品,而是人的有意识活动。②艺术置于社会境脉中,非纯粹自律。③艺术的价值是多元与相对的,是随着具体文化、真实情境、具体个体的不同而不同。音乐教育反思性实践范式就是以当代音乐思潮为视野的一种音乐教育,它尊重音乐的多元性、主张音乐的制作本质、强调人的能动性是音乐的核心。就音乐教育实践而言,反思性实践音乐教育重新找回音乐作为表演艺术的特质,并使音乐教育摆脱审美唯一性、走向多元。   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来自对审美与反思性实践两种音乐教育范式的分析研究和它们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无论是审美价值还是反思性实践价值都不能与我国音乐教育现需要直接吻合。基于哲学家与音乐家都关注音乐的本质与价值问题,但音乐哲学史是哲学家史而非音乐家史的事实,认为哲学家探究问题的视角更令人折服、更深远,所以当不能直接搬用审美与反思性实践两个价值时,需要到音乐哲学史中去寻找一个能同时包容审美与反思性实践价值的音乐价值。研究认为杜威的经验价值具有这种包容性,对此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论证:第一,要想包容充满时代气息的反思性实践价值的音乐价值必须具有时代性,从艺术研究方法、艺术生活性与艺术功能多元性三个角度证明杜威的经验价值具有时代性。第二,证明杜威现象学意义上的审美经验概念涵盖认识论层面的审美的欣赏经验与反思性实践的制作经验。但是,证明杜威的经验价值涵盖两范式价值还不能就此确认它就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价值,因为经验价值落实到课程层面是以经验课程的课程形态出场。鉴于此,对杜威经验课程的性质展开描述,论证其经验课程的要义在于符合经验组织的标准,并没有学科内学科外,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明确边界,所以充满通约品质。分析认为对目前的我国音乐教育来说,实施这种具有通约性质的经验课程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是以学前儿童音乐趣味为出发点,以杜威连续性、整合性的经验特性为原理,以审美与反思性实践两种音乐教育范式的实践主张和成果为解释依据的一种音乐教育。其中学前儿童的音乐三趣味为音响性、运动性与故事性;经验连续性指学前儿童音乐经验的获得需要有从儿童个体经验到学科种族经验的经验生长方向,整合性指学前儿童音乐经验的获得过程是制作、知觉与感受三系统交互并产生合力的过程;审美音乐教育所强调的音乐本体特性是经验还原与提升的内在标准,反思性实践音乐教育所强调的音乐制作特性是音乐经验获得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经验音乐课程的建构分取向、准备与计划、教学、评价四个步骤完成,其中问题解决音乐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学前儿童经验音乐课程建构的核心内容。问题解决音乐教学模式由动作还原与歌唱、演奏提升两个教学阶段构成。动作还原教学阶段,教师的任务是课前先把作品中的音乐特性全都投放到身体动作表演中,然后设置音乐故事情境,让儿童在故事情境中学习音乐作品的身体动作表演;歌唱、演奏提升阶段,采用非正式音乐学习的小组合作方式,使儿童对作品中音乐特性的感知与理解由身体动作的方式向演唱、演奏方式迁移。  
其他文献
本科生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色之一,自14世纪在英国许多大学特别是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实施以来,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中国最早实施导师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一种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专业特色模糊,职业特征淡薄、专业个性欠缺等现状进行概括,并对此弊端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必须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中国健儿获得51金、21银、28铜,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
本研究意在初步编制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问卷;分析大学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现状及焦虑状况;再初步探索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带有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基本单位,是高等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所在,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