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相继成功举办,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精神同样适用于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对特殊学校的残疾学生开展系统科学的体育教育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在新时代中的继承和发展,意义更加深刻。特殊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特殊体育教育也属于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身体有一定缺陷的孩子也应该在学校多参加体育运动,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为树立热爱体育的意识,养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让残疾学生重树生活信心,修复身心缺陷。由此可见,体育在特殊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天府之国”四川的残疾人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和四川省未来的持续发展,更是营建良好稳定社会的必要条件,评价人类文明程度以及社会进步程度的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从当前来看,特殊体育教育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也是残疾人事业,甚至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一致认同,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热情支持。四川由于“5·12”大地震的缘故,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如何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与加强对特殊学校在校学生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本人以《对四川省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的研究》为题进行研究,抽取成都、达州、绵阳、南充、眉山等市县的8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和盲聋残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充分了解四川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全面总结其中的不足,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从体育教学微观管理、体育师资力量建设、体育教材与教学课程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着手,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研究分析指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部分学校还有不少兼职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性的因素;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心态不够成熟,对其职业前景的信心不足。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很高,但是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运动习惯较差;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标准实施率较低,学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方面比较理想,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现的较少。针对特殊体育教育的教材缺乏;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校正常体育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无明显差异,特色教学方法匮乏。学校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早操、课间操开展情况较好,但是课外体育活动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健身一小时”要求。大部分学校的课外运动训练功利性较强,只有少数学校能保证运动队训练的系统性。学校投入的体育经费太少,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是制约学校开展运动会和趣味体育竞赛的重要因素。当前,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远远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体育工作开展,学校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也远远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且种类、数量缺乏,对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很大。最后并针对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及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