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潜隐性起病、痴呆进行性加重为特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与行为能力。滋补脾阴(Zi-Bu-Pi-Yin,ZBPY)方药以滋补脾阴为立方原则,针对脾阴虚证而设,以往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衰老和脑保护作用。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为我们深入认识机体蛋白质整体水平的改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因此从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AD的发病机理,筛选AD标记物及早期诊断和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为有效地模拟临床本课题建立脾阴虚痴呆证病结合大鼠模型,采用ZBPY方药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动物模型的脾阴虚征象与学习记忆的影响;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脾阴虚痴呆组与脾阴虚痴呆+ZBPY组大鼠海马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整体蛋白分子水平探索脾阴虚痴呆本质以及ZBPY方药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方法建立脾阴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于双侧海马定位注射聚合态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0,实现脾阴虚痴呆证病结合模型的建立。应用ZBPY方药干预,观察各组体征变化;由跳台仪和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比较各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通过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比较空白对照组、脾阴虚痴呆组、脾阴虚痴呆+ZBPY组大鼠海马蛋白表达图谱;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结果:1.脾阴虚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出现饮水量增加(P<0.01),肛温升高(P<0.01)等阴虚内热症状;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脾阴虚痴呆+ZBPY组脾阴虚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2.以空白对照组为配比标准,脾阴虚痴呆组有9个蛋白点表达差异在1.5倍以上,其中6点表达上调,3点表达下调;脾阴虚痴呆+ZBPY组有2个差异点,其中1点表达上调,1点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鉴定显示脾阴虚痴呆组大鼠海马蛋白中,表达上调的有annexinⅢ(膜联蛋白Ⅲ) ,下调的有tubulin beta chain 15 (微管蛋白β链15)、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 (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 , DRP-2) ,以及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beta-1 subunit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β-1亚单位),经ZBPY方药干预后这些蛋白点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脾阴虚痴呆大鼠的证病结合模型,并观察了证、病、证病结合模型在体征和行为学方面的变化。2.脾阴虚痴呆大鼠海马的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AnnexinⅢ、tubulin beta chain 15、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beta-1 subunit等蛋白分子参与了实验性脾阴虚痴呆大鼠的海马病变。3.ZBPY方药对实验性脾阴虚痴呆大鼠的阴虚症状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有一定改善作用;ZBPY方药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对其海马的差异表达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信号转导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等)的调控而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