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脆弱性和碳密度的湘乡市森林景观类型耦合效应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湘乡市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DEM数据和TM遥感数据进行修正,对湘乡市林地的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碳密度及碳储量现状的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以生态脆弱性和碳密度为参序量构建森林景观类型间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类型生产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  (1)湘乡市林地生态敏感性总体分布趋势为南部和中部偏高,其他区域则相对较低偏低,其中湘乡市生态敏感性各参评指标的权重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森林类型>龄组>坡位>坡向>森林类别>坡度>土壤类型>郁闭度>海拔。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与森林类型、龄组、坡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2)湘乡市林地各脆弱区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中度脆弱区>高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极度脆弱区>微度脆弱区,说明目前湘乡市林地的极度脆弱区域面积还不是很大,且以轻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为主,湘乡市林地生态脆弱的整体状况较好。其中,微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东南部、西北部以及中部偏东的地区;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偏西地区。  (3)湘乡市各森林景观类型碳储量按大小排序依次为:中生阔叶树组>马尾松组>杉木组>竹木组>国外松组>经济林组>慢生阔叶树组>灌木组>速生阔叶树组,碳储量与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与蓄积量成正相关;各森林景观类型碳密度按大小排序依次为:中生阔叶树组>国外松组>竹木组>马尾松组>慢生阔叶树组>杉木组>经济林组>速生阔叶树组>灌木组。  (4)在微度脆弱内慢生阔叶树组和杉木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值最高;在轻度脆弱区内慢生阔叶树组和速生阔叶树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值最高;中度脆弱区内慢生阔叶树组和马尾松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值最高;高度脆弱区内耦合协调度最高的森林景观类型组是速生阔叶树组-国外松组;极度脆弱区耦合协调度最高的森林景观类型组是马尾松组-国外松组。说明在脆弱程度较低的区域要发挥耦合效应适合种植慢生阔叶树,在脆弱程度较低的区域适合种植马尾松和国外松。  (5)随着林地生态脆弱性的加剧,针叶类森林景观类型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阔叶类森林景观类型在高度脆弱区向极度脆弱区过度时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他区域变动不大;针阔混森林景观类型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与碳密度的分布有较大关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