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天柱、大杼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了解针刺天柱、大杼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在改善颈部血流速度方面对颈性眩晕疗效的影响,从而验证针刺天柱、大杼穴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针刺基本腧穴百会、四神聪、风池穴,其中治疗组采用加刺天柱、大杼穴配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刺颈4、6夹脊穴配合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天,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比较、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指标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问卷调查方面进行疗效评估。其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TCD的检测数据主要包括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血流速度(Vm);《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肩颈痛三方面症状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6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愈显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TCD指标检测方面:经两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TCD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峰血流速度的改善中效果明显,均小于0.01,但治疗组在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问卷调查临床症状积分方面:经两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问卷调查临床症状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在各症状积分上,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积分上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情况,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针刺天柱,大杼穴可能通过调动足太阳经气,使气达病所,疏通经络气血,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从而达到治疗颈性眩晕及其相关临床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