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网络Meta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网络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等中英文数据库,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7.5.10。研究的对象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干预为黄斑格栅激光、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氟轻松、哌加他尼、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以及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激光治疗,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终点为治疗后6个月,主要结局为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次要结局为中央视网膜厚度的降低和不良反应(包括眼压升高、白内障和眼内炎)的发生。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和纳入,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3.3.2、GeMTC0.14.3和Stata12.1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网络Meta分析,评价上述治疗方法之间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共找到2410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4篇研究,包括阿柏西普、贝伐单抗、贝伐单抗+激光、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激光、黄斑格栅激光、雷珠单抗、雷珠单抗+激光和伪注射9种干预措施,共计2059例患者。14个试验在总体上的偏倚风险判定为中等风险。网络 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与伪注射相比,各种干预按照治疗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的字母数排序为:阿柏西普13.57(6.01,21.58)、雷珠单抗+激光12.95(8.23,18.29)、贝伐单抗+激光11.78(5.70,19.40)、雷珠单抗10.93(6.90,14.99)、贝伐单抗8.00(2.44,13.82)、地塞米松+激光5.05(-3.97,13.96)、激光3.38(-1.69,9.09)、地塞米松2.55(-1.37,6.28)。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可显著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改善视力,且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前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的临床应用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但PCI术后血管重建部位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严重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状态和ASP刺激状态下胰岛素经典信号通路(IRS-1,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脂代谢关键酶(LPL,HSL,Per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