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探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展开了各个学科、各个门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网络中不乏有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为全国各地学生,特别为偏远地区学生共享优质教学提供了可能。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时效性、社会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形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多媒体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将网络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日益得到思政课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课堂教学辅助的层面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含义、特点以及应用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具体阐释,系统地论述了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和重要意义,为后文论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两所重点中学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对所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中思政课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在分析高中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特别提出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时,应注意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鉴别与筛选、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等参考性思路。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朗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者专家与诸多的教育者通过实践得知:它是学生提升自我语文素养、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语言活动,是将文本中的字词句通过朗读者有感情的有声语言进行传达的创造性活动。自新课改以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课堂教学中有关朗读教学部分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在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中得以迅速。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以及近几
如果高考是命运的分水岭,那么中考(高中入学考试)则是高考的敲门砖。英语学科是众所周知的重点学科,而词汇则是重点学科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九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在中考前还不能达到考试的要求。如何提高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一直都是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记忆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学者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词汇教学当中,并证明了
语文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初中教育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初中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当然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之下课堂中对学生的自主性的挖掘还不够,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学习共同体的尝试满足了这一要求,本研究将立足于初中语文的课堂,分析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结合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找出适应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并将学习共同体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强。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他们的问题和需求更加突出。在子女陪伴的缺失、繁重的劳作、身体机能的退化以及错误的归因方式等问题的影响下,农村留守老人极易产生较低的自我价值感,难以实现积极老龄化,晚年生活质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西宁市D村的留守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留守老人自我价值感提升小组实务过程的分析研究,归
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政治与法治》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内涵上主要体现为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内容上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法治素质,使他们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法治国家建设有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归属感。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与法治》模块是一门综合性的具有实践特点的课程,其课程性质和理念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目标相一致,旨在学生掌握
修辞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讲授修辞知识,引导他们掌握修辞技巧,把握修辞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于适当的情境中,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修辞教学对学生写作、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但现阶段修辞教学实践中,教学工具、教学主体、教学对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为题,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与思路,
近年来,世界各国进入了科技竞争的非常时期,科技实力的竞争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引进了“核心素养”做为新课改的目标理论。核心素养理论搭建起了我国教育政策与学校课程教学之间的桥梁,是否能够真正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各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是新课改的关键。因此,如何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走进物理概念教学课堂是一线研究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本文在阅读了大量文
当今社会,两性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语文学科不仅传授语言文化知识,还可育人,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典人物角色,其中女性人物形象也数不胜数,其悲剧女性人物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彰显出自己特有的精神。本文采用文献法、综合分析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方法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女性形象教学进行研究。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在实际印象以及登场数目等因素进行统计
捉奸杀人的现象频繁出现于明清两代,为了对其加以约束和规范,在律法中专门设立了“杀死奸夫”的专条。本文主要剖析清代对“杀死奸夫”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首先就立法面而言,主要梳理“杀死奸夫”条的律例体系。概述清代以前“杀死奸夫”条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进而聚焦于清律“杀死奸夫”条的法律规定。历经顺治和雍正年间的立法,至乾隆年间,“杀死奸夫”条的律本文与律例内容逐步建立。为了能
自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国内在教育领域进行课程标准改革,更强调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人才素质,满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主题式教学是围绕教学设计的某一模块的“主题”,对知识框架进行梳理,揭示其中的知识内涵、理解分析及情感价值升华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主题式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