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12日,习近平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的贺信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成为世界通用语言。”①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社区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之一,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如何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服务项目,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这既是社区发展的内在本质,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时代变迁的现实需要。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关于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评定标准,但经过多年准备,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理论指导、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不仅在全国首次统一了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创建了全国首批标准化社区,而且能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为规范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在对比中外典型案例的同时,分析和研究了街道层级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概念、范畴、标准、实践探索等,在总结发展成就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图提出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注入标准化内涵,构建适应国情、政情、民情、民意的服务型政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