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对绩效的影响为主题而展开,在对各个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对外资入股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整体效应和对被参股或控股银行的微观效应分别予以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对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历史、现状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利用激励相容的机制分析指出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进行合作的理论基础。然后,本文对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对绩效的影响按引资阶段分别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加以实证分析。鉴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年限较短,同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繁多,入股银行的绩效变化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加以观察和论证,本文将我国的状况和匈牙利、韩国银行业引入境外股东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政策建议。根据上述思路,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一章导论、四章正文。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本文的重要概念作出界定,划定外延,便于下文分析范围的确立。其次,对外资进入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分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整体绩效的影响和对被参股或控股银行个体绩效的影响两个部分来阐述。再次,本章对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概况做出了介绍,包括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历史背景、现状和趋势,以及成功引入境外股东的中资银行的特征。
第二章为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在对激励相容理论进行介绍后,本章从激励相容机制的角度阐释了中资银行和境外股东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效果。然后通过考察中资银行和境外股东在提升中资银行公司治理、经营技术和资本充足率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致性和利益协调性,指出双方的交易合作具有较高的激励相容度,有助于机制下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包括中资银行绩效的提升。
第三章为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绩效的实证分析。在对银行业收购绩效实证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发现关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绩效的实证,可以采用常规的财务比率分析法和适合小样本分析的斯皮尔曼非参数检验方法。鉴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阶段性特征较强,上述两种方法只能应用于来自2001~2004年的数据,所以对于其他时段的数据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四章为中国、匈牙利、韩国引入境外股东的比较分析。首先阐述匈牙利、韩国银行业大规模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背景、概况以及对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我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投资者绩效的变化,加强对第三章实证结果的分析并对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后绩效的未来走向作出判断。
第五章是关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政策建议。本文就目前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出现的问题,借鉴匈牙利、韩国两国的经验,从中资银行引入境外股东的三个核心目标出发,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