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务院继而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战略开始实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复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旅游发展是现阶段使历史文化村镇重焕活力的策略之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由村民为主的单一使用主体所有逐步转变成为包括原住居民、外来游客、投资者的多元使用主体,这使得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日渐突出。本研究以陕北米脂历史文化名村——杨家沟村为研究对象,在理清杨家沟村不同空间主体矛盾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解析和布局设计,让不同的使用者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协同合作,以解决分析中所发现的空间问题。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相关理论和背景解读为基础,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格局和空间发展方面的认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空间变革,使得杨家沟村在自然山水、村落布局、组织结构和建筑排布等方面有着多层次的空间特征。其次分析近年来杨家沟村旅游介入的程度和旅游发展对村落布局的影响,初步探究不同使用主体矛盾下的杨家沟村空间发展短板。结合以上空间特征和发展问题,探寻空间布局调适的切入点:从居住空间、服务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四个方向,提出适应每个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研究主体分为四个方面:居住空间是旅游介入杨家沟村后对原住民影响最大的部分,研究使用宜居性评价的方法,结合现状空间布局和使用者诉求,分别对原住民和游客居住空间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分区引导的方式分别进行优化;服务空间同样以需求为出发点,采用设施可达性的分析方法解读现状的共享服务空间,利用服务半径和核密度分析方法解析专用服务空间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案;交通系统使用空间句法和交通阻抗工具的耦合关系分析车行交通的连通性和步行空间的渗透性,从车行空间的动静组织和步行空间的景点串联进行策略引导;游憩空间着重从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出发,用NLPIR大数据分析和语义评价的方法分别分析游客和原住民的使用感受,并提取重点意象要素划定其可视范围,在调适中营造杨家沟村游憩意象综合体。最后,对杨家沟村分系统调适方案进行叠加和综合修正,并用定量的方法对调适方案进行优化验证。对比现状空间布局和规划方案提出适宜杨家沟村的实施建议,为杨家沟村的旅游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提供相对完整的路径方法,以期对陕西乃至全国处于旅游发展初期或停滞期的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层面的保护与发展有较为科学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