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RNA是一类近年发现的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发挥功能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量RNA,长度一般为20-24nt,由一段具有发夹环结构的双链RNA前体剪切后生成。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等过程中行使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RISC)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来实现的。miR164e是杨树特异的miR164家族中的一员,其靶基因是NAC家族基因,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毛果杨miR164e基因。该基因全长976bp,含单一外显子。qRT-PCR分析miR164e前体及其靶基因NAC042的表达后发现它们的表达存在着负调控,初步预测miR164e与靶基因NAC042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机制。将miR164e前体转基因至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这对于miR164e具体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凭借其高灵敏性、高保真性和高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用稳定表达的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对准确分析实验结果非常关键。本研究以毛果杨的不同组织以及锌胁迫处理的组培苗为材料。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TUA8、TUB6、ubiquitin、GAPDH、actin、18S rRNA和EF1α等7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3个程序的综合分析,发现actin、ubiquitin、EF1α和18S rRNA的稳定性较好,可用作毛果杨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而TUB6在不同组织中稳定性最差, GAPDH在锌胁迫处理的组织中稳定性最差,不适宜作为内参基因。分析毛果杨NAC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这项研究对qRT-PCR分析毛果杨基因表达过程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对揭示NAC基因的功能也有一定的意义。